第1292章制新盐,书同文,行汉字 (第2/3页)
一样,他最根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商业的。
如果是商业的话,需求的产量就算是再大也就那样了,自然能够隐藏的住。
可是,他创新制盐法并不是为了商业用途,而是为了民生,未来是要供给给整个大汉百姓的,所需要的量可想而知。
一旦完全以整个大汉为单位生产的话,以那个产量和规模,新式制盐法,就不可能隐藏多长时间。
毕竟,归根结底,这并不算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相比弩机这种真正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物品,制盐,想抄袭的话,太容易了。
故而,年初刚开始的时候,朝廷是有规模的有计划的将新盐投入市场。
南宫家覆灭之后,将南宫家有关盐的那一块收了回来,如今,王羽既然是想要利用新盐冲击市场之后,将整个大汉的盐政彻底落入朝廷的掌握之内。
相比收回盐政对于朝廷的重要性,盈利就要往后排了。
收回了盐政之后,之后再放开了生产。
按照如今的速度来看,王羽大概也可以在年底将这件事情做完了。
他的大汉可不是大苍,这些有关国家经济命脉的东西,不可能放在商人的手中,哪怕是皇商?
或者说,未来,他的大汉也不需要皇商。
盐政,也只是开始!
之后,有关铁矿等部分矿产开采,铸币这些,都是要一步步的收回来的。
与众妃用过餐之后,王羽并没有去歇息,而是去了御书房继续处理事情。
大汉成立还没几年,这天下也还乱的很,每日他要处理的事情其实很多。
不过,相比其他的皇帝,他的工作量已经算是相对少的一个了。
至少,送到他这边的一应折子,其实已经在内阁那边过了一次了,内阁那里,除了少部分无法决定的事情之外,大部分都会给出他们的建议作为批复,而后,这才会递交到王羽这里。
故而,相对而言,除了少部分重要的事情之外,其余的那些,王羽基本只需要画勾或者是叉。
“这道折子的文字,女史可识得!”
批复到一半的时候,王羽将其中的一道折子,递给了旁边的女官上官婉儿道。
自从大武帝朝分崩离析之后,如今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了。
这几百年的时间,不少的皇朝或者是王朝,文字都有所演变。或者说,几百年的时间,要是一成不变,那才是问题。
不要说是天启异世了,就常是蓝星之中,各朝各代的文字也是不断演变的。
虽然说都是以当初的大武帝朝的文字为基础进行演变,故而,各朝文字上都还有些相像之处。
但是,不少皇朝王朝,都有各自的文字也是真的。
不只是文字,还包括文化的区分。
不同的地域之间,自然会形成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虽然份属中原,可最北边的大苍,和最南边的大吴,他们在某些方面文化的差距,说不定比之大武和北狄之间的区别还大。
如北方武、苍二地,风气开放,女子也可为官,可南方吴地,女子的情况,就类似于蓝星的宋朝了。
“陛下,这道折子,应是澜文!说的应是剑、昊二朝的事!”
上官婉儿接过折子之后猫了几眼,这其中,大部分的文字,她也不太识得。
不同,四小王朝就在原大苍旁边,也就是如今的大汉旁边,在各方面的文化还是极其的相尽的,文字虽然有区别,但大部分也同样是相近的。
故而,虽然不是认的,可是,也至少能够猜个七七八八。
“玄龄上的折子!”
“婉儿以为,玄龄这道折子以澜文为笔,意欲何为?”王羽又看了一眼这道折子最后的署名,若有所思道。
“国家大事,臣安敢妄议!”
“不过,房刺史治国大才,或,另有深意!”上官婉儿并未直接回答。
她虽然并不是大汉后宫妃子,而是女官。
不过,她这个官并不是朝中官员,而是宫中官员。
像武曌那样的朝中官员,国家政事,她们自然可以尽情的畅所欲言。
不过,宫中女官,就要尽可能的避嫌了。后宫不得干政,这个道理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