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隆万盛世 > 1408外交

1408外交

    1408外交 (第2/3页)

弱倭国的实力。

    魏广德可是知道,虽然朝鲜战场大明逼退了倭国,但也是惨胜,大明损失颇大。

    特别是第一次入朝参战的官军,那时候明廷还以为是小股倭寇的杰作,根本不知道是倭国云集国内精锐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吃了大亏以后,才开始收拾兵马迎战。

    双方其实都有战略误判。

    丰臣秀吉把不堪的南兵当做明军主力,自然看轻了明军的实际战力。

    而明廷也因为倭寇的零散兵力,以为倭国没多少人口,不可能发动数十万人进入朝鲜发动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初,大明朝廷一度以为就是几千倭寇对朝鲜的入侵,所以只调了边军两部入朝,总兵力不到万人。

    刘守有离开以后,魏广德坐在那里思索片刻,基本理清了思路。

    等皇帝大婚以后,南海水师留下部份精锐暂时加入东海水师,准备对对马岛的军事行动。

    而济州岛,魏广德倾向于向朝鲜施压,只要大明没有文书留下,证明把济州岛交给朝鲜,那就要强行收回。

    能用外交解决的事情,就没必要动武。

    何况,朝鲜对明廷一向恭敬,想来表明态度,朝鲜王该知道如何选择。

    至于在釜山建立会馆,应该也没有难度,只是采购商品而已。

    就是要朝鲜断绝和倭国的贸易,或许朝鲜王会不情愿。

    当大明官军占领对马岛以后,倭国会有什么反应,这才是魏广德想要想清楚的。

    虽然现在倭国是由几个大名分治,可魏广德不确定大明出兵后,这些大名会不会联合起来反击大明。

    “明年水师主要还是寻找去奴儿干城的航道,以及熟悉海峡情况,最快也要等到后年完成军事准备后行动。”

    魏广德嘴里喃喃说道。

    “还有一年时间。”

    魏广德此时心里大致估算了还可以垄断和倭国贸易的时间,一年后再想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对倭国进行贸易就不大可能了。

    虽然心里多少有些不舍,魏广德这些年通过控制和倭国的海贸联系,可是赚了不少金银。

    一旦对倭战争爆发,这样的好日子也就终结了。

    虽然依旧可以走这条海路,但肯定会有其他竞争者参与。

    垄断的生意才是最赚钱的,虽然夷商也跑这条航线,但他们在意的是倭国的特产和金银,而魏广德在意的不仅是这些,还有铜料等资源。

    许多物资,其实夷人都看不上,认为利益太小,所以都是魏广德的商船在垄断这部分交易。

    想到这些,魏广德忽然有了个想法,那就是控制倭国钱币。

    之前商行和倭国的贸易,让魏广德也见到过这个时期倭国国内私铸的各种钱币,只能说很粗糙。

    虽然和夷商接触后,他们也效仿西洋钱币铸造小型的金币和银币,但是据商会带回来的消息,在倭国最受欢迎的流通钱币其实还是明钱。

    大明和前朝铸造的铜钱是倭国交易的硬通货,现在倭国商人也很喜欢大明通宝,甚至愿意高出半成的价格兑换大明通宝。

    毕竟,大明铸造的银币外观可比夷人使用的鹰洋好看得多,相比鹰洋那种一看就知道是纯手工打造,为了控制重量边缘还被剪出无数棱角的钱币,绝大部分人都看不上眼。

    而大明铸造的通宝,那几乎都是一个规格,据说夷商对大明铸造的银币也是推崇备至。

    好吧,这年代,大明的手工说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控制倭国市场,用大明的钱币填充,那就相当于倭国流通的所有货币都向大明朝廷缴纳了一成多的税钱。

    低价收拢金银铜料,铸造成大明通宝流通全球,打造成世界货币。

    不止于此,这次皇帝大婚的贡品的回赠,也可以加入大明通宝,把金银币撒出去一些,让那些土包子见识下大明的铸币实力。

    如果可以让他们都把金银铜料运到大明加工成钱币的话,朝廷的收入可就更多了。

    虽然还是比不上美联储发钞这种无本生意赚得多,大明只是赚点辛苦钱,但在这个年代也很可观了。

    最主要魏广德的目的还是在建立足够的金银储备后,尝试发行纸币。

    只要让夷人相信大明的纸币可以在大明兑换金银通宝,好像也不是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