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隆万盛世 > 1562题跋

1562题跋

    1562题跋 (第1/3页)

    在中国古代,书画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也是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商品。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新世纪,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古玩字画水涨船高,拍卖价格上亿的作品比比皆是。

    但是在大明朝,虽然字画价值也很高,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

    简单说,此时的大明字画市场上,字比画值钱,名家作品的价格显著高于一般画家的作品。

    而对于收藏家来说,魏晋时期的书画作品,更是推崇备至,而宋朝的书画,价格就稍微没那么高。

    至于这《清明上河图》,名声很大,最主要原因还是上面的题跋,那可都是名家书写,价值巨大。

    至于被后世推崇的画,好吧,此时在大部份人看来不过是添头。

    当然,爱画的人不会这么看。

    明代书画市场上,董其昌、文徵明、仇英、周之冕等名家的画作一般售价一百两银子,而普通画作最贵不过几十两。

    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的一幅画能卖到200两银子,但王羲之的《瞻近帖》,虽然尺寸不大,但售价却高达2000两银子。

    还有后世有名的唐伯虎的画作,此时每幅仅值二三十两银子。

    他的仕女图,后世吹的很厉害,魏广德也看过一些,不过都没兴趣,倒是花了几十两银子一副拿下几件山水图。

    好吧,其实魏广德觉得唐伯虎的山水图似乎比仕女图更有灵性。

    而此时,魏广德手里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价值不知道多少倍于那些作品,因为那画根本就不可能上拍。

    或许,传说中价值百亿的画作,也只有《清明上河图》能够配得上这么高的身价。

    “双林兄,我直接给你书信,你拿着去金陵,直接拿那边的银票,你看可好。”

    魏广德开口对冯保说道,他也是考虑到冯保犯人的身份,带着几千两银子上路,怕是不好。

    冯保一听,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不过也只是拱拱手对魏广德说道:“如此,就劳烦善贷了。”

    冯保是真的很高兴,魏广德能够为他考虑。

    实际上,他之前也有些发愁,那就是带着这么多银子上路,其实很不方便。

    现在魏广德让他直接去南京拿银子,可不是就少了很多麻烦。

    至于魏广德会不会吞没他的钱,冯保从未想过。

    五千两银子,如果魏广德都看得上眼,那他也就那样了。

    实际上,魏广德也确实不会这么做。

    交易,他信奉公平原则,那些偷奸耍滑做生意的,是做不长久的。

    后世许多企业家,为了竞争市场,拼命压榨员工薪酬,使用廉价的不合格材料,还恬不知耻的宣称是最新科技。

    狗屁。

    国内能护着他,可是一旦出国就原形毕露。

    而聪明点的,则是搞出两个版本,即国内和出口两个版本。

    对此,只能评价三个字儿,“不要脸”。

    看到冯保答应,魏广德当即就写信。

    “张吉,张吉。”

    边写,魏广德边对着外面喊得。

    门口的张吉急忙进来,先是从冯保微微躬身,这才走到魏广德身旁。

    “家里在金陵有什么铺子?”

    魏广德开口问道。

    虽然奇怪魏广德的问题,可张吉还是马上就说道:“德昌号,那是家里在金陵开的商号。”

    “掌柜叫什么?”

    魏广德继续问道。

    等弄清楚金陵那边的情况,魏广德就直接写好书信。

    不过这还没完,魏广德又给南京王国光徐邦瑞写信,托他照顾冯保在金陵的生活。

    两封信写好,魏广德和冯保闲聊片刻,等字迹墨干后,这才放进两个信封里交给冯保收好。

    “善贷,那我就先走了,现在身份敏感,实在不便久留。”

    这边事儿办好,冯保松了口气,当即开口告辞。

    魏广德也知道这些,并未挽留,而是要送他出门。

    不过走到书房门的时候,冯保还是忍不住回头,恋恋不舍的看了眼书案上的卷轴。

    他是真舍不得,可是如今舍不得又如何,跟着他上路,怕是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