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隆万盛世 > 1564静观

1564静观

    1564静观 (第1/3页)

    虽然大部分官员对魏广德派人为冯保送行很理解,心里多少还暗自钦佩,但却是不会宣之于口的。

    毕竟,冯保是太监,可不是他们这些进士及第的文官。

    如果是文官,那肯定是被奸佞陷害的。

    至于太监被发配,那就是活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私底下议论两句,却没人会想到以此做文章,弹劾首辅。

    就算是那些对时事极度敏感的御史、给事中,也没人会往这里面去想。

    毕竟魏广德给离京官员送礼物其实已经是惯例,所有人都知道。

    现在京城人参价格奇高,对于能滋补元气的药材,高年份的人参更是有价无市,所以大家其实都很期待,等自己年老体衰,被迫致仕还乡时,能够收到一株上年份的人参,拿回去好好调理身体,再多活上几年。

    第二日,朝中依旧平静。

    张四维已经安排好人,他们也会在这两天里草拟弹劾奏章,然后反复润色,力求突出此事的严重性。

    当然,他们其实也知道,这种事儿不能拖。

    拖久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次辅的张四维自然更清楚,所以这日上午在值房里处理了一些奏疏后,他就让手下去询问内阁里关于吏部尚书那份奏疏,从宫里转回来后是怎么处理的。

    不多时,手下书吏就进来禀报道:“老爷,魏阁老那边已经派人和各部联系,询问九卿会议的时间。”

    推举吏部尚书,当然不是内阁三个人坐一块能决定的,不过往常都还是会事先大家碰个头,商议下内阁是否有人选。

    毕竟,名为九卿,谁不知道他们和里面那些人大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内阁阁老之间的会议,其实就可以决定九卿会议的基调。

    此次,魏广德的决定可谓一反常态,并没有先召集他们商议人选,而是直接准备九卿会议,这就很不寻常了。

    今天他可还没做好准备,奏疏晚些时候他还要再看看。

    虽然知道是徒劳,可也必须把握万分之一的机会,万一宫里的陛下也对此不满呢。

    想到这里,张四维不动声色让人出去,他则继续翻阅永远都看不完的奏疏。

    晚些时候,魏广德那边终于派人过来询问时间。

    “张阁老,我家老爷差我来询问下,这两日你可有要务,没有的话,今日下午就召集九卿商议吏部尚书人选,也好早些给宫里回话。”

    来人自然是魏广德值房的芦布,他在张四维面前行礼毕后,才恭敬的说明来意。

    不要觉得阁臣都是一天到晚就在值房里处理奏疏,魏广德偶尔都要出去,到各部去走走,张四维、申时行自然也是。

    当初刚入阁的时候,申时行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外面跑,那时候正是清丈京城勋贵田庄的时间,没有他阁老出面,顺天府的差人是真不敢做事的。

    那帮子勋贵,就算落魄,品级都甩顺天府尹几条街,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

    “今日下午我有事儿要外出,明日下午吧,上午时间未必来得及。”

    张四维心中早有盘算,明日一早就爆出弹劾魏广德的奏疏,到时候魏广德必然回府等候,九卿会议的主导权必然就落到他手里。

    “哦,这样啊,那好的,小人这就回去复命。”

    芦布只是一愣,没想到张四维居然直接把时间推到明日下午。

    不过这也不关他的事儿,反正是自家老爷定夺。

    其实,按照早前的习惯,直接下条子把人召集到一块就好了,一次推举会议,又不费多少时间。

    芦布回到值房,把张四维和申时行的话都复述一遍。

    申时行自然是无事,随时都可以,只是张四维把大致时间定到明日下午,让魏广德稍微愣了愣。

    本来魏广德想到是下午就召集人手,到时候大家都没个主见,毕竟是突然袭击。

    借此,就以第一次九卿会议,诸公尚未有定论,把宫里那道旨意就可以放一放,等上十天半个月,啥时候宫里问起再召集第二次。

    他的奏疏已经递上去了,相信今明两日关于杨巍的诏书就应该下来。

    杨巍去南京任户部尚书,至少给他半年以上的时间,反正先让劳堪把吏部的事儿挑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