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不列颠之影 > 第一百二十四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一百二十四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一百二十四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1/3页)

    兰贝斯桥北侧的那间咖啡馆,门面不显眼,靠近后才发现门前标着块写着“The Ephesian Whisper”(以弗所的低语)的门牌。

    午后的天光透过半掩的百叶窗,在室内洒出一缕缕斜阳,将客人们的影子拉的很长。

    在所有客人当中当属坐在靠窗位置上的那位看起来最扎眼了。

    一袭深紫色长袍外罩呢料斗篷,衣摆下缘绣着几道金线细纹,透过长袍隐约可以看见他下身穿着条雪白的衬裤和镶边的软皮短靴。虽然这身打扮在伦敦出现总会让人感到时空错乱,但如果配上他那把修剪整齐的胡须,和被他拿在指间把玩的青金石银戒,却又让人忍不住感觉这身打扮其实还挺搭配的。

    亚瑟比约定时间提前了五分钟。

    他脱帽走入咖啡馆,目光只在屋内扫了一圈,便稳稳地锁定了窗边这位。

    “阁下还真是守时。”亚瑟笑着脱帽致意道:“我该怎么称呼您?是按照英国外交系统的惯例,称呼您为阁下?还是按照奥斯曼人的习惯,称呼您为雷希德贝伊呢?”

    男人笑了笑,他抬手示意亚瑟赶快坐下:“在伊斯坦布尔,他们叫我雷希德贝伊。可是在伦敦,听阁下听得多了,我都快以为自己已经是雷希德帕夏了。”

    贝伊和帕夏,单是听这两个尊称,眼前这人的身份就已经透了个七七八八。

    贝伊也可以翻译成巴伊,这个词来源于突厥语,最早是突厥人对首领的敬称。而在早期的奥斯曼帝国军队里,贝伊则是用来称呼百夫长级别的军官的,到了后来,贝伊又被广泛用来尊称男性贵族、地方首长和帝国的中层文官。

    如果类比到英语当中,贝伊的地位大概与爵士相当。

    至于帕夏,则是奥斯曼帝国独有的一种荣誉称号,这个称号只会授予那些对奥斯曼举足轻重的帝国高官,每一个帕夏称号的授予都必须经过苏丹御批,而且往往附带实职。

    如果硬要类比,奥斯曼帕夏的地位大概相当于英国大臣和枢密院顾问官的结合体。

    当然了,即便大家都是帕夏,但是帕夏与帕夏之间也是存在区别的。

    奥斯曼帕夏大致上分为三个等级。

    最低级的一尾帕夏,主要授予地方总督和边疆统帅。

    二尾帕夏则主要授予省督和陆海军的副统帅。

    至于最高级的三尾帕夏则是大维齐尔、陆海军元帅等奥斯曼帝国最高级别官员的专属。

    凡是获颁帕夏称号的奥斯曼官员,不仅可获苏丹亲授的佩剑、佩章、诏令和特制腰带,还可以建立独立卫队,平时出行还可以享受仪仗队随行奏乐的待遇。

    当然了,虽然帕夏的地位如此崇高,但这与亚瑟眼前的这位奥斯曼官员却不沾边。

    穆斯塔法·雷希德虽然担任着奥斯曼帝国驻伦敦公使这样的要职,但由于他资历尚浅,还并没有被苏丹授予帕夏称号。可即便他不是帕夏,只要从外交部随便抓来一个熟悉奥斯曼政治的小文官,他都能推测出雷希德将来一定会官运亨通。

    为什么能够如此的言之凿凿?

    原因很简单。

    因为1833年埃及与奥斯曼签订的《屈希塔亚和约》,正是雷希德在经过与埃及总督默罕默德·阿里的艰苦谈判后一手促成的。而这份和约签订之后,沙漠枭雄阿里甚至对雷希德产生了爱才之心,他当场向雷希德提供了埃及外交系统里的高级职位,希望能把雷希德纳入麾下。只不过,雷希德最终婉拒了阿里的邀请。

    但是,转过年来,雷希德便被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任命为了奥斯曼驻法公使,肩负起了替奥斯曼帝国从法国手中收复阿尔及利亚的使命。虽然雷希德最终没能在谈判桌上说服法国人,但是苏丹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又在今年将雷希德调任驻英公使。

    在当下的世界,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外交官,如果他既担任过驻法公使,又担任过驻英公使,那么只要他没有英年早逝,未来几乎板上钉钉的会当上外交大臣的。甚至于,他最后能当上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也不会令人感到吃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