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忘恩负义 (第2/3页)
个不可多得人才。
苏凌暗暗打定主意,以后若再有大战,必定要让林不浪多多参与,最好能让他独自领兵,多多实践和磨炼......
林不浪不知道苏凌心中所想,又道:“可是公子应该也看得很明白,所谓的僵持,不过只是一场虚伪的假象,是朱隽用来迷惑张太平的,他麾下的主力人马,可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动,不过却在营中日夜操练,憋足了劲,等待时机,给予张太平最后的致命一击......”
“广水河之战,双方拉锯了约有半月余,终于出现了转机,朱隽用来麻痹张太平的杂牌军终于收到了效果,张太平的青羽军开始越来越松懈,越来越麻痹大意,甚至张太平本人也觉得朝廷的军队也就如此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军备废弛,加上青羽军本就军纪不严,整个青羽军二十余万人马,出现了军机涣散,消极防守和进攻的迹象......”
苏凌闻言,沉声道:“所以,朱隽等待的时机,应该是来了!”
林不浪点了点头道:“于是朱隽瞅准时机,乘机于夜亲勒精锐战兵,鸡鸣出兵,突袭青羽军阵地。青羽军仓猝应战,大战至午,遂被击溃。”
“张太平两位亲弟战死,约十万人被杀另有十余万人万余人,被踩踏而死,或溺水渡河而亡。朱隽亲自杀入中军主帐,执张太平,随后,朝廷四路大军乘胜进攻,直捣青羽军匪兵老巢济州广原城,悉虏青羽军家属,俘获伪丞相、伪将军等几乎所有青羽军伪官,焚烧大批辎重,青羽军遂覆亡,而张太平亦被押送京都龙台,凌迟处死......”
林不浪说到这里,长长一叹道:“可叹张太平,做了半世强人,结果却落得一个千刀万剐的下场......”
苏凌闻言,也叹息半晌,方道:“灭张太平,那朱隽当居首功,想来朝廷应该不会亏待他的吧......”
林不浪忽地摇头苦笑,眼中满是愤恨之色道:“公子若这样想,那便大错特错了,朝廷封赏了贺思退、王熙和沈济舟,三人基本没出什么力,结果却赚得盆满钵满吗,一时间成了万民传送的大英雄......可原本功劳最大的朱隽.......”
“如何?......”苏凌急问道。
“战事刚一结束,还未来得及班师,朝廷便下诏诏朱隽即刻回京,待朱隽回京之后,竟被朝廷宣布了十大罪状,官职一撸到底,投入死囚牢,听候圣裁!......”林不浪的声音愈加激愤道。
“这!......简直岂有此理?那天子是个蠢货还是个瞎子!竟然如此对待功臣良将!......”苏凌顿时也大怒道。
林不浪苦笑道:“公子,大晋现在不就是这样,真正为国为民者,不受重用,或被打压,或被排挤,这还算轻的,最起码也能苟活,更有一些,被大晋朝堂甚至整个大晋颠倒黑白,蒙受不白之冤,全家身死......亦不在少数啊!......”
苏凌闻言,叹了口气,默然无语。
“当时朝廷为数个宦官阉党所把持,他们素知朱隽忠良,不愿结交阉党,更不愿趋炎附势,见他立下如此大功,唯恐天子赏赐高官厚禄,他们不能制,因此便罗织罪名,阴告于先帝......所以,才有了朱隽这等遭遇......”林不浪痛心疾首道。
“那后来呢?朱隽如何了?......”苏凌问道。
“幸有朝廷忠直之士,奔走相告,联合太学生,上书朝廷,迫于压力,朝廷只得将朱隽从死牢开释......但人虽然报下来了,却被贬为庶人,永不得入朝为官了!......”
“朱隽只得携了家人,回到乡里,靠着几亩薄田度日,终是郁郁寡欢,于半年之后,忧愤而终!......”
林不浪说到这里,低下头去,唏嘘不已。
苏凌闻言,心中也是一阵难过。
却在这时,一阵格格的笑声传来,苏凌和林不浪抬头看去,却见吴摇凰似乎根本没有任何被朱隽所遭所遇触动的模样,反倒格格娇笑不停。
林不浪面色一冷,沉声道:“吴摇凰,你笑什么?难道你一点触动都没有么?......”
吴摇凰闻言,一脸不以为然的神色,用葱指一指自己道:“我?......触动?!林公子,你是不是该想一想,你在说什么?吴摇凰可是青羽军余孽之后,他朱隽有什么不公待遇,冤不冤,死不死的与我这青羽军余孽之后,可有半点关系?”
“在吴摇凰看来,他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愚忠罢了,愚忠到让人可发一笑!他不是要报效朝廷么?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朝廷,给他的惊喜和恩赐!......他死......死了活该!!”
说着,吴摇凰又是一阵大笑。
“你!——”林不浪大怒,刚要发作,却被苏凌一拦道:“不浪,朱隽在大晋大多数人眼中的确是忠臣良将,但站在吴姑娘的角度去看,他也的确是青羽军的死敌......人的悲欢各不相同,我们也不能勉强她的看法与我们一致,在当时看来,这也是各为其主......”
林不浪这才狠狠地瞪了吴摇凰一眼,不再说话。
吴摇凰却扑哧一笑道:“林公子,奴家对你的身份越加的好奇了......这朝廷诸事,你信手拈来,说的是头头是道啊,看来你对庙堂的事情十分的知根知底......怕你们不只是过路的普通百姓那么简单吧......能不能告诉奴家,您还有这位苏公子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莫不是朝廷大官?......”
苏凌心中一凛,表面之上却是十分淡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