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巨唐缓步 (第2/3页)
但总之,郑仁泰拒绝了这几个铁勒部落的投降,有样学样,开始纵兵劫掠这些部落,于是铁勒人开始四散逃亡。
而此时,郑仁泰收到令他大喜的消息,这些铁勒人逃亡的北方还有几个更加富裕的铁勒部落,有无尽的牛羊和女人。
几乎没怎么思考,郑仁泰再次分兵,令马步兵就地结营,自己率领着一万四千名精锐骑兵纵马向北,朝着铁勒人逃亡的方向追了过去。
为了能追的更快,郑仁泰还下令这支骑兵脱掉铠甲,每人只带少量补给。
反正这些铁勒人面对唐军一触即溃,只要到达那富足的铁勒部落,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但这是一场徒劳无获的出击。
在郑仁泰的带领下,这支精锐骑兵向北追了一千三百多里地,一直追到了贝加尔湖附近,但依然一无所获。
身上带的粮食已经不太够的情况下,郑仁泰只能无奈下令返程。
但我们前面说过,天山距长安有四千多里,从出征到接敌是个漫长的时间,再算上郑仁泰利欲熏心的追击,冬天已经来了。
这支精锐的唐军在战场上堪称死神,是敌人最大的噩梦,但是这些面对大自然一点用都没有。
返程时遭遇的暴风雪成了这支精锐之师最大的噩梦,在严寒下,所剩不多的粮草很快就消耗殆尽。
最先被抛弃的是完全没有用途的武器,随后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唐军不得已开始杀马。
而马吃完了呢?“人饥相食”
郑仁泰离开时候带了一万四千名精锐骑兵,最终成功返回军营的仅仅七百余骑。
一个贪婪的决定,以及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埋葬了一万三千三百名这个时代最精锐的轻骑兵。
御史弹劾郑仁泰时称,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也是最耻辱的一次失败。
李治念在郑仁泰乃是二凤的旧臣,因此最终做了与薛仁贵一样的处置,不赏不责。
此战一年后,郑仁泰病死于凉州官舍,陪葬昭陵。】
李世民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很想问问杜如晦,今年刚给郑仁泰进的归政县公爵位还能要回来吗?
郑仁泰毫无疑问是他的心腹之将,因此也动过委以重任的念头。
但正因为是心腹,郑仁泰有几斤几两他再清楚不过。
也因此,李世民对大唐扩张过程中没有出现郑仁泰的名字并不意外。
而在听到郑仁泰任主将领兵平叛时还挺欣慰,不是欣慰于郑仁泰似乎终于有了几分能力,而是欣慰于皇子治还挺念旧。
这回纥之乱本就不齐心,不管怎么看,都属于拉个人就能平的那种,属于白送的功劳。
结果这薛仁贵虽然收尾难看,但好歹落了个英名。
这郑仁泰这样都能玩儿砸?
李世民心底甚至还有几分庆幸:
还好玄武门时没对其委以重任,不然指不定……
甩开这缕思绪,李世民愤愤计算:
“看光幕记要,从灭东突厥始,至捉小鲁可汗终,连灭数国,开万里疆域,西域所阵亡将士都不及此数!”
大唐皇帝心中已经在提前给郑仁泰选归宿了。
是玄武门呢?还是朱雀门呢?
但心底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