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覆灭辽庭的前奏 (第2/3页)
的东京城可能会不太平,但她不需要担心,也不用去做任何多余的事情。
安稳的在家里等着一切结束便行。
“好。”
......
陆泽的猜测完全正确。
大宋朝军队战力远不如辽庭,可能是之前陆泽覆灭西夏,给予朝堂内很多人以错觉——大宋军力很强。
当战败消息接连传回东京城后,所有人,包括皇帝陛下都有些坐不住,大家难以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他们宋军在辽军面前,便好似纸糊的老虎一样,对方轻轻一捅就捅破,战败消息如纸片一般传入东京城内。
“北境急报。”
“严州失守!”
.....
“急报!青、晖两州被围困,乔海知州亲写血书,急需支援!”
.....
“报!”
“在西京东北三十里处,发现小规模辽军轻骑,西京守备营发现敌军,担忧对方是直奔东京城而来!”
......
无数战报传入东京城,这些消息令整个东京震惊,繁华京畿之地,直到现在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大朝会在皇宫紫宸殿内接连召开。
群臣们同样焦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想要抓紧时间找出应对之法,缠绵病榻的皇太后刘婉都不得不出来垂帘镇场。
“敌军来势如此凶猛。”
“诸位卿家,可有应敌之良策?”
刘婉的声音里透着难掩虚弱,显然也是硬撑着来主持这次大朝会,她在这两年,身体骨本就是孱弱多病。
但皇太后的到场,还是让群臣们稍感安心一些,毕竟,他们这群人不可能指望着尚且年轻的仁宗皇帝赵祯。
“回禀太后。”
“臣以为,我朝应该跟辽庭继续和谈,两国在签订澶渊之盟后,便一直都维持着和平局面,长达二十余年。”
“如今爆发冲突,实乃误会。”
文官们陆续表达着他们的看法,文官派系依旧是主张跟辽庭和谈,只是需要去加大跟对方和谈的筹码。
还是主张以钱开路。
珠帘之下。
皇太后刘婉的目光,缓缓落在武将队列第一人的身上,太后开口道:“陆太尉,本宫想要听听你的意见。”
这一刻,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陆泽身上,朝堂主战派们稍显激动,人们都希冀着陆侯能够站出来。
陆泽走出队列。
他站立在紫宸殿正前方,躬身对着太后以及皇帝赵祯见礼,朗声道:“臣以为,需将丢失之城尽数收复。”
“而后再言是战是和。”
“当年澶渊之盟签订,也是先帝御驾亲征北境战场,鼓舞士气,令我军军威大振,方才跟辽庭签订盟约。”
刘婉微微颔首,太后其实也认为,先在战局之上取得优势,届时再去跟辽庭北人进行和谈,如此方才合适。
刘婉沉吟道:“本宫赞同陆侯的看法,我朝在北境丢失国土太多,若不及时收回,易失北地之民心。”
“那便起兵,北伐辽庭!”
皇帝赵祯对此也没有意见,只是在隐约间表达出对于御驾亲征的抗拒,不愿如先帝当年一样,亲赴北境督战。
太后对皇帝这一选择深感不满,可能是这些年她掌握权柄太久,以至于皇帝赵祯性格相对软弱。
若是想要真正掌握大权,效仿先帝御驾亲征便是最好机会,届时赵祯他便能够获得军心跟天下民心。
如此,才能够坐稳皇位。
可面对这种机会,皇帝赵祯却表示抗拒,不愿意前往边境督战,太后刘婉见状,也不能去规劝皇帝。
刘婉感叹万千。
当初的官家,其实也是被柯政相公裹挟逼迫着去边境督战、御驾亲征,而如今朝堂之上,再无柯政那般的人物。
朝廷很快定下反攻章程,但是由谁来领军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满朝文武心里人选出奇一致。
自然是陆侯。
只不过太后刘婉稍微有些顾虑。
武运侯陆泽在军中威望太大,当年覆灭西夏,让他的名声扶摇直上,西境军士们,皆是以陆侯马首是瞻。
先帝赵恒为此,还很是不讲情面的削弱过陆泽权势,以虚誉来剥夺陆泽手上的权力跟威望。
新帝即位,不过才数年时间,远没有先帝赵恒的帝王手腕跟平衡之术,刘婉担忧赵祯在日后难以降服这位君侯。
“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