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零九章 顾正臣的封赏,毫无争议 (第2/3页)
了传国玉玺,不耗多少国库,征调百万服徭役,助力东北大开发,夯实大明草原根基……
莫要忘记,他还有占城军功。
这些功劳叠加在一起,就如同一块块砖石垒砌了起来,足以让顾正臣封王了。
哪怕不封王,也应该荫其一子,封个侯爵吧,比如顾正臣的次子……
兵部尚书温祥卿出班,言道:“陛下,对于破格加封镇国公的提议,臣并不认可。镇国公已是位极人臣,但立军功,无论大小,只给赏赐便是,若陛下念其功高,大可将这些封赏给其家眷族人。至于破格加封,臣认为,此例不能开。”
户部尚书杨靖走出,道:“臣附议温尚书之言,自洪武三年朝廷大封爵之后,魏国公、曹国公、宋国公等,多少次立下新功,又常年在外练兵,如今覆灭汗廷、夺取和林,这些皆是重功。”
“若是破格封赏,当一起加封,不能唯镇国公一人,否则,难以服众。”
礼部尚书李原名出班,肃然道:“陛下,大明没有加封异姓王的先例,只有追封异姓王。镇国公早年间顶着一个泉州县男的爵位,便被无数人暗中嘲讽说是个死人爵——”
“若加封其为异姓王,难免还有人闲言乱语。不妨多给赏赐,加恩其家眷,既能安抚人心,信服天下,也能免了许多麻烦。”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看向汤和、邓愈等人。
邓愈走出,坚定地说道:“臣附议!”
汤和眉头皱了皱,竟也没反驳,出班之后言道:“臣附议!”
朱元璋笑了:“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就这么定下吧。”
朱标有些疑惑。
原以为,最应该起争执,分歧最大的,纠缠不清的,是对顾正臣的封赏。
可结果,顾正臣的封赏事宜,竟没了分歧,文武意见一致,连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就这么敲定了……
文臣松了一口气。
武将也放松了下来。
朱标突然明白了什么,看向龙椅之上端坐的朱元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