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一十二章 封爵:颖国公,蓟国公 (第1/3页)
武英殿。
朱元璋看着封赏花名册,陷入了沉思。
虽说公开廷议,敲碎了不少分歧,但大部也只是定了一个封、赏基调,统一了看法,肯定了南征北伐中的军功与作用。
具体到如何封,如何赏,这些事并没有定下来。
现在,五军都督府、兵部拿出了具体方略,只要批红用印,就可以转入下一步:
选封号,颁封赏。
只是在这最后时刻,朱元璋犹豫了。
权衡,再权衡。
朱元璋放下了花名册,在武英殿踱步,思索着是否合适。
直至殿门打开,冷气跌撞到身上,朱元璋才拿定了主意,听过内侍的通报之后,朱元璋走到御案前,暼了一眼走进来的兵部、户部、礼部尚书,提笔划掉了两个名字,又添在了另一处。
内侍拿着花名册,交给兵部尚书温祥卿。
温祥卿打开文书看了一眼,难掩惊讶,问道:“陛下,这,这合适吗?”
朱元璋反问:“有何不可,是他们军功不够吗?”
温祥卿老脸上闪过些许疑虑,但很快调整了状态,合上花名册:“够了,臣认为此番安排甚是稳妥。”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就这么定了吧,翰林院与礼部拟定爵位名称与食邑等级,户部准备相应的赏赐,礼部准备封爵礼仪,这些事,暂且捂着吧,不要外传。”
温祥卿、李原名等人领命。
十一月二十二日。
大朝会。
在京文武,但凡能上朝的,毕至奉天殿,分列奉天殿内及外广场。
朱元璋君临宝座,内侍手持圣旨,声音倒也清晰洪亮:“朕本淮右布衣,提剑开天下。洪武初,元廷虽已北遁,然年年犯边,疲扰军民,终是大患。洪武三年、五年北伐,未曾灭元……”
“洪武十九年,以镇国公为首,运筹帷幄,布置精妙,诱使元廷南征,以山河口袋阵,歼元主力,俘元大汗,实为奇功,威名赫赫。念其位已国公,当厚赏赐——”
“赏镇国公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