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五十二章 赐名幼子

第九百五十二章 赐名幼子

    第九百五十二章 赐名幼子 (第1/3页)

    蔡确的宅邸,乃是元丰改制后,赵煦的父皇为酬谢蔡确在官制改革中所立下的功劳而赐。

    既是御赐,自然就是宋代标准的士大夫宅邸形制了。

    外门皆以柴荆,入门便有一个壁照。

    怪石嶙峋,奇峰陡峭,远山如黛,千里一图。

    赵煦一看就知道,此必郭熙的手笔!

    说起来,现在的郭熙身价已是水涨船高了。

    据说他现在轻易不给人作画,若要请他下笔,起码得备上千贯以上的润笔费才行。

    米芾哭晕在厕所——去年赵煦命冯景在市面上,购入米芾画作七副,收藏到了福宁殿的书阁中。

    加起来拢共花了不到四百贯,均价五十余贯而已。

    只能说,无论那个时代,艺术品这种东西的价值,从来不跟作者的艺术成就挂钩,只和作者的身份地位挂钩。

    从壁照穿过,蔡府前厅的阁楼屋舍,便映入眼帘。

    回廊墙壁,皆以麻捣土涂之。

    所谓麻捣土,乃是以石灰、碎麻和土为浆而成。

    因为汴京学府的缘故,赵煦现在对这种材料,已经很熟悉了。

    所以他知道,好的麻捣土,就该如蔡确家所涂的这些麻捣土一般,细腻而坚固,不惧风雨侵蚀,历百年而不裂。

    所以价格昂贵。

    单单是汴京学府一期,在麻捣土上就花费了五千贯!

    就这还是沈括改进了麻捣土的制备方式,使其可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

    而像蔡确家的墙壁上所涂的麻捣土,在当年恐怕少说也花了两千贯!

    出回廊,蔡府前厅便映入眼帘。

    标准的宋代士大夫家宅布局——三间小厅,环绕着位于正中的事堂,事堂七进,依次排开。

    事堂左右两侧,有子舍分列,南北两端,则与事堂同,都是七进的格局。

    赵煦知道,这还只是蔡府的一部分。

    概因大宋士人之宅,分前厅、后宅两部分。

    前厅以为男性主人会客、议事、饮酒与友人吟诗作赋之地。

    后宅则是女性主人,典治家务,教训下人,子女读书之地。

    男主外,女主内也!

    若是家教森严的道学先生的家宅,规矩更是森严无比。

    便是子女,也在这样的约束和教导下,禀礼而行。

    怎么禀礼法?

    男子昼无故不处私事,妇人女子无故不窥中门。

    男子夜行当秉烛,妇人女子有故欲出中门,必拥蔽其面(戴面纱或能遮脸的帽子)。

    甚至于——哪怕是兄弟姐妹之间,平日里也要避免直接相见。

    下人仆役,也是男女分开。

    男仆在外,女仆在内。

    但蔡确明显不是那样的道学先生,他也当不了道学先生。

    所以,跟在赵煦身后,簇拥着的不止是他的诸子。

    就连他的妻妾、子女,孙子孙女们也在身后跟着。

    只是男女分开,各成一队而已。

    当然,在来到事堂前的时候,妇人女子们,就都纷纷拜了四拜,各自退下——事堂,是男人议事之地,也是一个神圣之地!

    所谓事堂,既民间的正厅。

    而民间布衣百姓家庭的正厅,则是从先秦的寝厅沿革而来——礼,庶人祭于寝,唯以义起可也!

    所以,哪怕是在民间的百姓之家,正厅也是女子轻易不能踏足之地。

    因为,这实际就是家庙。

    是供奉先祖神主之地。

    也是祭祀先人、神明之所。

    只有嫁娶、祭祀、法事以及成年男子加冠礼的时候才可以启用。

    当然,士大夫家自有家庙、宗祠。

    所以,这正厅就成了事堂。

    但,其地位与神圣性依旧不可动摇。

    哪怕新学思想,比之旧学中的那些道学先生要开明许多,可女子依然不被允许踏入事堂,甚至连靠近也不被允许。

    赵煦自是没有回应蔡府女眷们的礼数,只是微微颔首。

    “官家……”蔡确则躬着身子,引着赵煦来到事堂前,就轻声请罪道:“圣驾临幸,臣未曾洒扫熏香,唐突圣驾,合该万死!”

    “还请官家恕罪!”

    赵煦哂笑一声:“此朕之失也,与相公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