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 第644章 ,王连长

第644章 ,王连长

    第644章 ,王连长 (第2/3页)

见他不说话,王青松继续说道:“实操维修设备都是从其他单位现场拿过来的,你考了倒数第一,就说别人不行!是吗?”

    这话,让舒阳脸色红了。

    扯着脖子说道:“现在说的是你投机的事情!别混淆视听。”

    王青松听到这话,反而轻松了。

    不提这个更好。

    现在解释其实都是苍白无力的,他只是给自己能站在这里安稳说话的机会。

    闻言看向了许晨:“许晨同志,我以前是农民,后来成了技术员以后,在通知没下来之前,就已经从技术员转成工人,大家伙都是知道的,怎么就成投机了。

    如果我是在通知下来以后,才转为工人,那才是投机。”

    “是啊!”

    “对,王青松同志早就已经转为工人了,都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了。”

    “就是!难道他还能提前知道谁要做什么?这不是笑话吗?”

    “你这是质疑吗?”

    王青松这边自然也有人声援他。

    自然是赵铁柱以及沙春明安排的人。

    也有些知道这个事情,也给出了答案。

    许晨见状看看场上的情况,轻轻点头:“嗯,那你现在来干什么?”

    王青松闻言,知道接下来才是重点。

    不是为了冯彦昌辩解。

    辩解还真的不是重点,接下来自然是辩论。

    一开始还有理有据,说着说着就会跑题,接下来比谁背得多,更有理了。

    随后看向了冯彦昌,这才说道:“16条里说过,对于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只要他们是爱国的,是积极工作的,都应该继续采取团结、教育、再团结的方针。……”

    随着他的话,众人开始安静了起来。

    许晨毕竟是高中生,这时期的高中政治,主要学的内容也都是这些。

    闻言说道:“矛盾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是分辨敌我的问题,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了,敌我问题也是是非问题,比如我们……”

    王青松自然接着下面的话:“凡是思想问题、凡是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仿佛、教育、说服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两人一来二往,在那里说着。

    时不时地传来喝彩的声音。

    舒阳此时一阵着急,这家伙怎么这么能说呢!

    ……

    事情和王青松想得一样,到了后面,其实就是背诵了。

    开始跑题了。

    “古代有个寓言,叫作“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作太行山,一座叫作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

    开始背诵三篇之一。

    等他背完以后,王青松想了一下,这才问道:“那我问你!愚公移山,移的是什么山?”

    许晨以为对方没学过,便笑道:“自然是一座叫作太行山,一座叫作王屋山。”

    “错!”

    王青松大喝一声。

    这话,让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

    工人不懂,但是学生却是懂啊!

    许晨脸色一变,至今还没人质疑这句话,就要说话。

    但是王青松却是喝道:“愚公移山,移的是什么山?是旧社会时期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你们说,对不对?”

    “对!”

    “说得太好了。”

    ……

    下方掌声和喝彩声一片。

    哪怕是这些学生都是一样的表情。

    这才是学习啊!

    这次来是学到东西了。

    许晨闻言在那里思索着,没有再去说什么了。

    这次辩论,他输了。

    王青松看着他,平静地说道:“许晨同志,有些人想要借机搞事情,想要把我们这些好人污蔑成坏人。你看这事情怎么处理?”

    许晨闻言看向了舒阳。

    此时舒阳一脸的惊恐。

    最后在许晨的带领下被人群给淹没了。

    王青松见冯彦昌没人管了,这才对着赵铁柱喊道:“赵铁柱同志,把冯彦昌带走,我们要进行内部的学习和再教育。”

    祝永华见状赶忙带人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