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请我担任主编? (第2/3页)
  “今天你的时间属于很多人,我不能独占……”
    果然,正如唐林天所预料的那样。
    常浩南刚放下手机。
    甚至还没来得及给自己倒杯水。
    第二个电话就打进来了。
    “恭喜你了,常教授!”
    电话里面的声音有些失真,以至于常浩南一时间没听出来是谁。
    好在对方并没有只说这一句话:
    “去年论文答辩的时候我心里面还有点奇怪,怎么唐校长非要找我个搞数学的过去,现在看来,还是老唐高瞻远瞩……”
    “你这下子可谓是一鸣惊人,不夸张地说,直接把整个华夏数学界往前推了20年呐。”
    这下听出来了。
    是袁相垭。
    华夏数学界曾经短暂地辉煌过一段时间,但在陈建功、苏步青的浙大学派,以及华罗庚的华夏解析数论学派之后,确实已经有几十年没发出过什么像样的声量了。
    直到一周之前。
    在过去的七天时间里,华夏名字在国际数学界相关讨论中出现的次数,恐怕比再往前的20年加起来都多。
    “袁院长,这……实在是过奖了……”
    常浩南倒也不是谦虚。
    证明庞加莱猜想这个成果本身的分量当然很大,但是就现在而言仍然属于孤例。
    若是从影响来说,除非他日后真的培养出一批学生,否则单靠个别成果,仍然不可能跟那些享有盛名的学派竞争。
    袁相垭打这个电话,自然不只是为了祝贺一下常浩南,因此在一轮寒暄之后,也很快进入了正题:
    “常教授,是这样,我们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杨玏杨院士一直有想法,要创办一份属于华夏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学期刊,只不过此前一直碍于找不到有足够影响力的学者担任主编,所以他委托我来问您一下,是否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袁相垭虽然还不是院士,但已经是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
    这其实很正常。
    前面就提到过,院士是名额固定、增进递补的,只有死亡或者出现重大问题才能除名。
    不仅华夏,所有国家的科学院基本都是这套逻辑。
    不可能因为伱贡献比别人大,就给人挤出去。
    那就人人自危了。
    这样一来,如果正好赶上某个学部的院士全都身体健康,多年不出现减员……
    就只能排着。
    ……
    面对袁相垭的问题,常浩南并没有马上给出回答。
    实际上,创办华夏自己的顶级学术期刊,乃至于创立华夏的学术体系,也是常浩南从几年前就开始思考的事情。
    但他的想法,还是从工程学,或者狭义自然科学(物理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