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新的发动机测试平台 (第2/3页)
下之后,刘高卓继续道:
    “你们航发集团,有没有在涡扇10基础上搞矢量推进技术的计划?”
    “这個……”
    常浩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思索了片刻。
    对方问的是航发集团。
    但他作为总规划师,又是涡扇10的总师,在这件事上不说是一言堂,但至少也有一锤定音的影响力。
    “只能说这是目标之一,但是还没有相关的明确时间表。”
    最终,他还是给出了比较保守的回答:
    “即便这一轮鉴定结束,涡扇10A/B两个基础型号也只是完成了设计定型,对于我们来说,当务之急还是准备生产定型,尤其是把良品率和产量给提上去。”
    “刘总你之前不是也为这个事专门去京城找过我么,性能再好的产品,也得能保证产量才行……”
    “……”
    极限载荷状态下的飞机,本来也做不出什么花样丰富的飞行动作,能维持平飞和最基本的机动性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且,最大挂载和最大载油是无法兼备的。
    就算是歼11B这样的重型战斗机,航程方面也会捉襟见肘。
    所以,这次飞行展示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飞机绕着北陵机场,在众人视野范围边缘徘徊了几圈之后,便重新出现在跑道尽头的上空。
    从常浩南的角度可以看到,飞行员在进场之前还特地放掉了一部分燃油,以保证最大降落重量不超标。
    即便如此,降落的时候,主起落架的液压结构也几乎被压缩到极限。
    甚至常浩南通过望远镜,都能看到机翼微微颤抖了抖……
    同样是用掉了大半条跑道的长度之后,飞机才缓缓停下,然后驶入滑行道。
    又过了几分钟,才最终停在停机坪上,距离仪式举行位置不远的地方。
    这下子,其它手头没有望远镜的人,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飞机下面的惊人挂载了。
    尤其是一些穿着空军军装的同志,眼睛里面都在冒光。
    8吨多的载荷是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挂着一架歼7在飞。
    华夏空军目前装备的体量最大的作战飞机是轰6D,也只有9吨的最大载弹量而已。
    实际因为没那么多挂架,所以最多的挂载方案也就是5-6吨。
    而如今一架战术飞机甚至都能拿出同等水平的能力……
    搁在过去属于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看着眼前这架张牙舞爪,甚至流露出些许杀气的飞机,负责规划鉴定任务的几名代表突然觉得,自己设定的鉴定方案似乎还是有点保守了……
    ……
    尽管仪式是在盛京举办的,但设计定型鉴定本身却要以镐京为中心开展。
    毕竟试飞院就坐落在这里。
    再针对不同的环境,分别前往海拉尔、日喀则和陵水等几个典型气候下的机场完成部分科目。
    所以,鉴定任务正式开始之后的第二天,一行人便分了几个批次,和参与试飞的三架飞机一起,转移到了镐京。
    常浩南本人其实已经有一阵子没到过这里了。
    这次过来,发现阎良机场跟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区别。
    至少远处的塔台,还有跑道设施,都明显能看出来经过了翻新。
    一架涂着试飞员彩色涂装的伊尔76运输机,正停在不远处的地方。
    机身侧面刷着“760”三个黑色数字。
    而如果仔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