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我的情况不具备普遍性…… (第2/3页)
跃气氛的背景。
    毕竟,很少有人是为了欣赏文艺表演而来参会的……
    ……
    常浩南走下舞台,甚至还没来得及回到座位上,就已经被一众记者围拢起来。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他对于应付媒体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和准备,在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要搬出一套固定格式的说辞即可。
    但在眼下的场合,面对来自C站的采访时,却不太好这样应付差事。
    尤其是,他在刚刚已经绞尽脑汁,把能说的都说完了。
    要是对方再按照惯例问一遍自己此时的感想,那是真憋不出来。
    好在,眼前这位记者的水平不错。
    至少应该是听懂了刚才在台上的交流内容、
    所以没有再提这些重复的内容。
    而是在起手的祝贺过后,直接进入了后面的环节:
    “常教授,我们注意到,您并非数学专业出身,过去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数学竞赛,但仍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您觉得,这是否意味着,目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和选拔体系还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听到这个问题,刚才在台上都还算应对自如的常浩南当即就有点冒汗。
    华夏理论数学界的落后,主要还是基础太差加上投入不足。
    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成果转化的周期更长,层级也更高。
    而当前华夏的发展情况就决定了,绝大多数数学专业的学生,最后都会进入更加应用的领域。
    比如金融、工程、计算机……
    这种情况,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会逐渐得到解决。
    但不是现在。
    至于数学教育这块……
    哪怕真的存在问题,但把他拿出来当例子也还是太离谱了。
    因此,常浩南在大脑里飞速地组织了一下语言:
    “教育和选拔方式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但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沿着现有的教育和竞赛体系前进仍然是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选择。”
    “至于我……”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换上一副有些无奈的语气:
    “即便是在国际数学界当中,我的情况也不具备普遍性,所以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这一段回答,直接就让对面的记者一时语塞。
    虽然乍一听像是在自谦,但要是细品的话……
    怎么总觉得哪不太对味……
    由于是现场直播,所以这一段内容在很短的延迟之后,就原样呈现在了电视屏幕上。
    并迅速在观看直播的学生当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应。
    “好家伙,这段回答可太精彩了……”
    “国际数学界当中本来就遍地是天才,常教授这不就相当于是在说,自己哪怕在一群天才当中,也是最特殊那个么?”
    “可他也没说错啊……难道还有别人在26岁就拿菲尔兹奖了?”
    “你这么一说倒也确实……”
    “唉……我等凡人,还是像常教授说的那样,老老实实上课和参加竞赛吧……”
    “……”
    ……
    等常浩南应付完全部采访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陆续离开主会场,前往餐厅了。
    不过,吴闻俊等一批华夏学者,倒还留在原地等着他。
    只有陈省深老爷子因为身体原因,提前告别了会议。
    见常浩南回到座位,众人迅速围拢上来。
    在一连片的祝贺声当中,几乎所有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