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卫星姿态机动 (第2/3页)
南的建议仍然得到了采纳。
    在确定发射任务成功之后,C站将会在当天傍晚播出特别节目,以全程录播的方式回顾发射全程。
    并且,还不止于此。
    节目播出的时间,会正好赶上飞船进入第8-第9圈。
    也就是计划当中,最适合进行中继通信测试的阶段。
    因此,在对发射-入轨这个过程进行回顾之后,节目就将无缝衔接到延迟8-10分钟的准直播上面,将飞船内的情况直接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在这方面,神舟五号有一个好。
    就是航天员全程都不会进入轨道舱,而是一直待在敏感程度较低返回舱里。
    所以需要掐掉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天地通话过程中的部分语音,而不是画面。
    也就省去了中途打码的麻烦。
    可以说,接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常浩南他们的“青鸾”星座能否稳定维持足够的中继通信时间……
    ……
    凌晨一时整,青鸾02星率先进入了预先规划中的机动范围。
    “各单元注意,根据镐京轨道监视计算,下面确认目标飞行器姿态调整路径……”
    耳机当中,传来了张维永的声音。
    控制卫星不是开车,肯定不是让技术人员用方向盘或者操纵杆一类的设备直接操纵,而是在控制程序中输入指令,再由卫星执行。
    而眼下,就是在指令发出之前,进行最后一次确认。
    此时,旁边的沈俊荣也拿起另外一部耳机贴到耳边。
    本来只是随便听听,但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就露出了些许惊异的表情。
    “你们的姿态机动,走的是正弦型路径?”
    说着转头看向正一脸专注地望着六块屏幕之一的常浩南。
    青鸾系统本次机动不涉及变轨,因此这里的“路径”指的并不是轨道层面的变化,而是在姿态调整过程中,角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是啊。”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倒是让常浩南心头的压力骤然减轻了不少。
    他摘下耳机,对沈俊荣解释道::
    “梯形路径虽然对时间和执行机构的性能的利用率最高,但角加速度存在突变,有可能影响到卫星的工作载荷,比如太阳能帆板,或者贮箱里的液体燃料,正弦路径在这方面会更容易控制一些。”
    后者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当然了解不同路径规划之间的区别,因此常浩南的回答并没有排解他心头的疑惑:
    “可是我看过你们卫星的部分设计参数,并不是那种容易引起发散振动的大挠性结构卫星,燃料贮箱的尺寸和容量更是非常小……而且目前应该还几乎是满的,也无需考虑液体晃动问题吧?”
    梯形路径,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粗暴地在姿态变化过程中给出三个恒定的加速度值,让航天器的角速度经历均匀增加-匀速运动-均匀减速三个过程。
    属于是学完高中物理就能看懂的、最简单的控制原理。
    也是最不容易出问题的。
    因此,虽然有不少缺点,但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基本都会选择梯形路径。
    而正弦函数的积分是一个余弦函数,这意味着角加速度的变化更加复杂,尤其对于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性能都有限的小型微星来说更是如此。
    青鸾星座的选择,看似有点没事找事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