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总结 (第2/3页)
彩里,宛如一个血洇的伤口。】
【他见四野的群山都仰起了脸。自它们身后,天空正渗出血来。是太阳上来了。】
【血一般的晚霞洇湿了地面。】
如果我需要给读者激昂的感觉,譬如在谈未来,就把太阳比作火:
【火红夕阳落下诸天,将要点燃大地。】
【夕阳夕至,如一场静止的大火。】
【大海自剖胸膛,举出一轮烈日。】
如果我需要给读者局势转折的感觉,譬如主角破局,就把太阳比作刀:
【破晓的第一束光仿佛刀片,划开黑暗的世界。】
或者要有空落落的感觉,太阳又可以是缺口:
【西极,落日在天壁灼出一个缺口,抽空了整个世界的苍蓝。】
或者进退维谷,局势焦灼未明,那就让太阳“难受”:
【光秃的岩石被夕阳拢着,像烧热的黑铁般暗红。】
【漫天红霞好似枷锁,将一滴落日冻在云中。】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一路追读过来的读者回想下应该能记得作者用“夜”“月”“星”“风”之类的意象写过很多类似的描写,此外也不光是比喻,很多拟人、通感我也是类似的用法。
这种文字处理方式效率确实高,往往关键节点插一句就给到读者相应的氛围,兼之用好修辞多少也要些能力,所以彼时我还颇沾沾自喜。
咋说呢。
我觉得文字风格并没有绝对的高下,汪曾祺的文字质朴,阿城的奇绝,三岛由纪夫的华丽细腻;它们都是好的,都可以很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