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 【悲剧大师】(求订阅) (第3/3页)
谅、沟通以及相濡以沫美好情感往往会被搁置一边,而对立、冲突乃至暴力被黑白分明地凸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尽管《父子》故事比较另类,但整个故事方式还是大家所习以为常,有着源远流长父权制文化特有烙印。但这并不是林有成这篇《父子》打动人最重要的地方,最特别的是,林有成的这篇《父子》并不打算通过父子之间对峙,讲述一个可以在文化层面上解读隐喻性故事。相反,《父子》尽可能排除意味深长细节,只呈现粗鄙草根阶层生活状态。正是因为如此,在林有成笔下,这个故事似乎可以发生在世间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知识分子人道主义悲悯无法企及黑暗角落。父亲确是粗野,满嘴村话,与普遍意义上父亲大相径庭,但他并没有就此被鄙视,被搁置在道义砧板上反复拷打。在林有成笔下,父亲依然理直气壮地活动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透露着现实生存窘迫和内心软弱,他对女人和孩子伤害,就有一种让人恨铁不成钢无奈感,一种底层小人物特有人生合理性与正当性,甚至唆使自己的孩子去偷东西,也就变得更真实,但也更令人痛心,但最令人难受的还是这位父亲面对着自己孩子被抓住殴打,选择逃跑,这个父亲无疑是失败的,但是林有成笔下的这个人物也就更加真实……”
“林有成的这篇《父子》就像是一部写实的现实主义,写的就是无情的背叛,暴躁的脾气及对生活的无可奈何,让人心痛的是孩子那双懂事的眼睛,以及最后歇斯底里地喊声,为什么让我去偷?”
……
这样的类似的评论文章毫无疑问会引发非常多读者的共鸣,这也是他们心中所想,但读者的想法却不仅仅于此。
很多文学报刊都有在转载,刊登相关的评论文章,讨论也愈加火热。
对于林有成最新发表的这篇《父子》,余桦自然第一时间也是有看过,他的那部《活着》发表在《收获》杂志上,之前也是引起相当大的讨论,他心里也是感谢林有成的,毕竟当初林有成也和他交流过,建议过他用第一人称创作,也才能写出那个故事,因为《活着》也都让不少读者认为他这个悲剧写得太好了。
不过在余桦看来,林有成的悲剧才是真正的一如既往的精彩。
余桦感叹地说道:“有成,他这篇就是新现实主义,当然他自己可能不会说是新现实主义文学,只会认为是人民文学。我是感到很难受,看这部的时候,总感觉会有这样的父亲做出这样的事,当然这也是他的文笔真实细腻,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真实的细节,为那个孩子心痛。”
程红望着余桦,说道:“是这样,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小男孩的辛酸童年和一个落魄父亲的故事,但是里面的人性写得真的太压抑了,尤其是对那个孩子来说太残忍了。”
其实除此之外,余桦心里更多的也是佩服,说道:“也难怪有成的《父子》难怪能够被国外的公司买走剧本,这个故事真的特别现实,也特别真实,就像是真实会发生的事一样。为了生存父亲让儿子也去偷东西,整个故事很细腻,整个故事的字里行间都给人一种悲伤感,压抑的情绪无处宣泄。”
“果然,有成他还是擅长写悲剧,尤其是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悲剧作品。”
余桦点了点头,说道:“说起来,我当初看林有成第一部《山楂树之恋》的时候,就意识到还是写的悲剧作品更有力量,更直击人心。”
程红也是一脸认同,她自己自然也是都有看林有成的作品,说道:“他是真的很擅长写这样的故事。”
其实,也正如程红和余桦所谈论,林有成这位作者也就是文学圈子里面,还有非常多的读者所认为的,非常擅长写悲剧故事,真正的——
悲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