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猎人开局,枪指贾张氏! > 第1073章 忙碌的四合院

第1073章 忙碌的四合院

    第1073章 忙碌的四合院 (第1/3页)

    天刚蒙蒙亮,张奶奶就踩着露水去了鸡棚,手里攥着把玉米粒。芦花鸡听见动静,“咯咯”地扑腾着翅膀,伸着脖子往她手里啄。“慢点吃,”张奶奶笑着撒出玉米粒,“今个有贵客来,得多下两个蛋。”

    远娃媳妇在灶房里揉面,面团在案板上“咚咚”响。“张奶奶,您说出版社的人爱吃甜的还是咸的?我多蒸两锅糖包,再烙些葱油饼。”

    “都备着,”张奶奶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甜的给孩子,咸的给大人。对了,把傻柱送的茄子切了,做个鱼香茄子,王编辑是南方人,爱吃这个。”

    傻柱扛着捆青菜从院外进来,叶子上还挂着晨露。“张奶奶,您瞅这菠菜,嫩得能掐出水。昨儿浇了半夜水,就盼着今儿鲜亮些。”

    “有心了,”张奶奶接过菠菜,“快放厨房去,让远娃媳妇择了。对了,你媳妇的服装店今儿不开门?”

    “不开,”傻柱挠挠头,“她说要来帮忙,给槐花梳个好看的辫子,出书的照片得精神点。”

    槐花背着书包从西屋跑出来,辫子歪在一边。“傻柱婶真的来?我想梳个带蝴蝶结的!”

    “准给你梳,”傻柱笑着捏捏她的脸,“昨儿你婶特意买了红绸子,说要给你扎两个大蝴蝶。”

    三大爷背着布包在院里转圈,手里的小本子翻得“哗哗”响。“傻柱,你这菠菜多少钱一斤?我算算成本——种子两毛,水费五分,合计两毛五,你卖我三毛,赚五分,不黑。”

    “送您的,算啥钱,”傻柱往他手里塞了把菠菜,“回去炒着吃,比超市的新鲜。”

    三大爷掂了掂菠菜:“那我给您算笔账抵了——出版社的人来了,茶水得用龙井,我家有半斤,去年闺女送的,够喝一天。”

    早饭刚摆上桌,傻柱媳妇就拎着个布包进来,里面装着红绸子、珍珠发卡,还有件粉白相间的连衣裙。“槐花,快试试这裙子,我特意找裁缝改的,长短正好。”

    槐花穿上裙子,转了个圈,裙摆像朵盛开的花。“真好看!比过年穿的新衣服还好看!”

    “好看就成,”傻柱媳妇拿起红绸子,“我给你梳个双环髻,再系上蝴蝶结,拍出来准上相。”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家人们看这小美女!槐花穿上新裙子,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出版社的书一出来,咱槐花就是小明星了!”

    小宝举着个弹弓从外面冲进来,看见槐花的裙子,眼睛直发亮。“姐,你这裙子会飞不?像蝴蝶一样。”

    “别胡说,”远娃媳妇拍掉他身上的土,“快洗手吃饭,一会儿出版社的人来了,别疯疯癫癫的。”

    弟弟背着书包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本算术本。“妈,我昨晚算的题都对了,三大爷说我能当数学家。”

    三大爷正喝着粥,闻言放下碗:“那是,你这脑子随你爸,算东西快。我给你出个题——一只鸡一天下一个蛋,三只鸡三天下几个蛋?”

    弟弟掰着手指头算:“三、三、三……九个!”

    “对喽,”三大爷掏出颗糖给他,“比小宝强,他上次说六个,还跟我犟。”

    小宝嘴里塞着糖包,含混不清地说:“我那是故意的,想让你多给颗糖。”

    上午九点,出版社的王编辑带着摄影师来了。王编辑穿着米色风衣,手里拎着个黑皮包;摄影师背着个大相机,镜头上的镜片闪着光。

    “张奶奶,打扰了,”王编辑握着张奶奶的手,“这院可真热闹,比照片上看着有生气。”

    “快进屋坐,”张奶奶往屋里让,“远娃媳妇刚沏的龙井,三大爷珍藏的,您尝尝。”

    摄影师举着相机在院里转,镜头对着老槐树拍了半天。“这树有年头了吧?枝干盘得真好看,像幅水墨画。”

    “五十多年了,”张爷爷坐在竹椅上,慢悠悠地说,“我刚搬来时,它才齐腰高,现在都快遮满院了。”

    槐花站在向日葵丛旁,傻柱媳妇给她理了理裙摆。“槐花,笑一笑,看镜头。”摄影师举着相机喊。

    槐花对着镜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阳光落在她发间的蝴蝶结上,红得像团火。

    王编辑翻着槐花的画稿,时不时点头。“这张画得好,张爷爷修收音机的样子,眼神都画出来了。还有这张,小宝追蝴蝶,脚底下的石头都带着劲儿。”

    “都是孩子瞎画的,”张奶奶在旁边说,“您别见笑。”

    “哪能笑,”王编辑指着画稿,“这才是生活啊。城里的孩子画不出这个,他们没见过鸡棚,没爬过槐树,没追过萤火虫。”

    中午吃饭时,院里的石桌上摆满了菜。鱼香茄子油光发亮,葱油饼金黄酥脆,糖包鼓得像小灯笼,还有盆菠菜蛋花汤,绿得晃眼。

    王编辑夹了口茄子,眼睛一亮:“这味儿正宗!比我在饭店吃的还香。”

    远娃媳妇笑着说:“傻柱媳妇教的,放了豆瓣酱和糖,酸甜口的。”

    傻柱媳妇:“您要是爱吃,回去时带瓶豆瓣酱,自家晒的,比买的纯。”

    摄影师举着相机拍菜:“王编辑,咱得把这桌菜拍下来,印在书的最后一页,叫‘院里的味道’。”

    小宝举着个糖包,凑到摄影师镜头前:“叔叔,拍我!我能一口吃半个糖包!”

    “慢点吃,”张奶奶给他擦了擦嘴角,“别噎着。”

    弟弟给王编辑递了颗野栗子:“王阿姨,这是张爷爷摘的,甜着呢。我姐的书啥时候能印出来?我想让班上同学都看看。”

    “明年春天就能印出来,”王编辑剥开栗子,“到时候给你留五十本,让你当小宣传员。”

    “真的?”弟弟眼睛亮了,“我要在书的扉页上写字,告诉他们这是我姐画的,画的是我们院。”

    饭后,王编辑要去看槐花画画的地方。槐花领着他们去了西屋,墙上贴满了画稿,有院里的篱笆,有石桌上的茶壶,还有傻柱劈柴的样子。

    “这张画的是啥?”王编辑指着张没画完的稿纸,上面是群孩子围着个雪人,雪人戴着红围巾。

    “是冬天,”槐花拿起画笔,“我想画咱院冬天的样子,小宝堆雪人,弟弟打雪仗,张奶奶给我们煮姜汤。”

    摄影师赶紧举起相机:“别动,这个姿势好,就像在创作一样。”

    王编辑看着画稿,忽然说:“槐花,我给你加个专栏吧,叫‘槐花的日记’,你写几句画画时的想法,配在画旁边,肯定好看。”

    槐花:“我不会写太多字……”

    “没关系,”王编辑笑着说,“写短句就行,比如‘今天的向日葵又长高了’,‘小宝的弹珠丢了三颗’,越简单越真实。”

    三大爷凑过来看热闹:“王编辑,我能给书提个建议不?加个‘院里开销表’,让读者看看咱老百姓过日子多省。”

    众人都笑了,王编辑:“这个建议好,接地气。就加在最后,算咱院给读者的‘过日子秘籍’。”

    下午三点,王编辑和摄影师要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