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迎难而上 (第2/3页)
头的作者都还看读者来信,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从里面找灵感。
不过,陈作家的消息很是吓了周亚丽一跳。
“没有生产线?”
周亚丽顿时惊了,“那产品标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都怎么保证?”
陈凡干咳两声,手捂着嘴巴,用微不可察的声音说道,“随缘。”
周亚丽眼睛狂眨,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陈凡看了一眼脸色略显尴尬的领导,又嘀咕了两个字,“人情呐姐姐。”
周亚丽当即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一张笑脸,从嘴边蹦出两个字,“懂了。”
随后对着领导扬起笑脸,恢复成正常说话的音量,说道,“那什么,领导,您继续。呃,这个电视项目就挺好,另外还有啥项目来着?”
刚才是自己迷糊了,这不是正经的商业谈判,而是还人情的好时候,哪能要这要那的?
其中这种事也挺正常的,在美国也一样,只不过是另外一种说法,比如慈善款、献金啥的。
他们给你一点帮助,你还他们一点小小的心意。
虽然性质不一样,但对商家来说,结果只有一个。
该出血的出血,该低头的低头,站直了赚钱的那都是顶层家族,没到那一步的,该认还是得认。
何况现在只是撒点币而已,又没让弯腰磕头,都不叫事儿!
领导也不知道陈凡跟周亚丽说了啥,只看见刚才还满脸严肃的周女士,忽然就换上一张笑脸,不仅说电视项目好,还主动询问其他项目,就有点懵。
不过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点小场面不算啥,他很快就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介绍相关项目。
其实还是老调重弹。
首先要排除掉重工业,他倒是想挣个“出口大型机械”的帽子,可人家外方公司就没这方面的业务,总不能硬塞吧。
所以能聊的无非就是刚才说过的那些,什么农副食品、纺织皮革、饮料酒水、日用化学、文体教育、家具家电等等。
合作方式也还是老一套。
等他说完,周亚丽沉吟两秒,说道,“领导,恕我直言,您刚才提的这些方案,与深圳那边的‘三来一补’非常相似。”
领导眨眨眼,微笑着没有说话。
本来就是照搬的嘛,能不相似么。
别说,三来一补真是个好东西,中方提供厂房、设备和劳动力,外方提供原材料和样品,用劳动和生产资料换取外资,比单纯的货物贸易更具有延展性,还不用耗费自己的物料。
就是不知道对方会不会答应?
此时周亚丽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三来一补,又何必跟这边合作呢?
直接在深圳自己办厂不香吗?
她在想,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或者说,是更直接的方式,既可以还掉人情,又不至于亏损太多?
若是能够再赚一点,那就更好了。
沉吟片刻后,周亚丽抬起头,笑着说道,“领导,我有个提议,您看看是否合适。”
领导当即做了个手势,“请讲。”
周亚丽笑道,“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和美国已经达成协议,计划开通中美直航飞机航线,而且计划在5月1日进行首次试航。
为此,京城的民航局正在与多方进行谈判,谋求成立一家符合国际航空公司标准的航空食品站,为国际航线提供飞机餐。
如果这个项目成立的话,将非常有可能、成为国内的第一家合资公司。”
听到这话,陈凡忍不住瞟了她一眼,这是打算抢她老爹“第二家”合资企业名头的节奏?
果然,只听见周亚丽继续说道,“我有个提议,如果京城航空食品公司顺利成立的话,我们不妨以其为参考,也在这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我们可以提供资金、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贵方则以厂房和工人作为资本入股。
不知领导意下如何?”
领导认真听她说完,不禁眉头紧皱,沉思不语。
对于这个提议,他是真的有些心动,可顾虑也非常多。
如果只是资金和技术进来,他的顾虑还少一些,但“先进的管理”?
别是资本主义血汗工厂那一套吧?
但是,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能做成,在利用外资方面,尤其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可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周亚丽见领导不说话,便笑了笑,说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不成熟的提议。是否合适,还需要更详细的沟通。
就算最后没能成功合资,也没有关系,之前我父亲承诺过,要在这里投资两千万美元,这个承诺永远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