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9章 这物件,不行! (第3/3页)
市场上可不算高明。”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给鹿老板一些心理准备的时间:“真正的行家看器物,绝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您仔细看看这胎体......”
陈阳说着,极其小心地拿起其中一只瓶子。
那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抚摸婴儿的肌肤,然而当他的指尖轻叩瓶身时,却发出了一声略显沉闷的声音,在安静的当行内格外清晰:“您听这声音,就能感受到问题所在。”
“真正的道光青花,胎质坚密厚重,敲击时应该发出清脆悠长的金属般声响。”
“而您这件,胎质过于粗松,手感发飘,而且飘的有些过分了,我毫不夸张地说,就差跟纸一样了。”
“这种轻飘飘的感觉,是胎土配比不当造成的,绝不是古代工艺的特征。”
陈阳将瓶子轻轻翻转过来,指着底足露胎处那一圈红色痕迹:“再看这底足的露胎处,火石红虽然有,但明显是用化学成分做旧出来的。”
“您看这颜色分布,太过均匀呆板,缺乏自然老化应有的层次变化和随机性。真正的古代火石红,是在长期使用和氧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会有深浅不一的渐变层次,绝不会像您这件这样整齐划一。”
他重新将瓶子放回桌上,目光专注地凝视着瓶身的山水画面:“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这山水画法上。”
“你让大家看看,这笔触,笔力软弱无骨,完全没有道光时期那种苍劲有力的笔法特征。”
“山石的皴法更是混乱不堪,什么解索皴、米点皴、斧劈皴混杂在一起,却没有一种画得到位,这说明画师对传统山水技法的掌握非常粗浅。”
陈阳指着画面中的几个小人物,语调中带着一种专业的严谨:“还有这些人物的开脸,模糊不清,五官比例失调,完全没有传统人物画那种神形兼备的韵味。”
“这绝不是道光时期官窑,甚至都不是当时民窑应有的水平,更像是民国时期一些普通窑口的匠人仿造之作,而且仿得并不高明,充其量也就是个粗制滥造的水平。”
最后,陈阳直起身来,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语调中带着一种不容辩驳的结论性判断:“鹿老板,恕我直言,您这件器物,与其说是民仿清,还不如说是仿民仿清,这可就差得太远了!”
“这样的东西,别说是道光官窑,就连民国的普通仿品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工艺品罢了。”
陈阳的话音落下,整个当行内陷入了一片死寂,童老板和鹿老板的脸色已经从红润变成了铁青,其他在场的老板们也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成为下一个被点名的对象。
这种专业而犀利的点评,就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仿品的伪装,将真相血淋淋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陈阳一番话,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下,句句精准,刀刀见血,专挑那些只有行家里手才能瞧出的致命瑕疵下手。
他指尖轻叩瓶身时,那一声声不紧不慢的脆响,落在童老板和鹿老板耳中,却像是铁锤一下下敲击在他们心上。
两人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原本因物件被挑中而泛起的红晕,此刻尽数化作了惨白,紧接着又透出一股铁青。
他们当然清楚自己带来的东西有几斤几两。这些所谓的老物件,不过是些粗制滥造的低仿品。
他们打的主意,本就是趁着这次机会浑水摸鱼,混些滥竽充数的物件进来,想着陈阳这次点名要次品、仿品,而且数量众多,即便看出些问题,也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能糊弄到国外拍卖行去,那这几件低仿品,那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可万万没想到,陈阳不仅一眼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还将那些刻意遮掩的瑕疵一一扒了个干净,连最细微的火石红浮于表面、胎体过轻的破绽都没放过。
更让他们难堪的是,陈阳语气平稳,不带一丝情绪波动,却字字如针,句句戳心,让他们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