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7章 八件瓷器,八个故事 (第2/3页)
”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一场暴乱中,”陈阳的声音变得紧张起来,“王重义的商铺被烧毁,他只来得及抢救出一样东西——就是这只瓷碗。”
“当时有人劝他:'都这个时候了,还管这个破碗干什么?'他的回答是:'这不是破碗,这是我和我兄弟的约定!'”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那些最困难的岁月里,无论李守信还是王重义,都曾面临过家人的不理解。”陈阳的眼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李守信的妻子曾经含泪劝他:'都这么多年了,他还会回来吗?咱们为了这个约定,已经牺牲了太多太多。'”
“王重义的处境更是如此,他在南洋娶妻生子,儿女们都劝他在异国安享晚年,何必千里迢迢回去赴一个不知是否还有意义的约定?”
“但是,”陈阳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而有力,“真正的兄弟情是什么?就是在所有人都怀疑的时候,你依然坚持;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你依然相信!”
“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信'的真谛!”
“五十年后的那个夜晚,当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月光下重逢时,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静静地拿出各自珍藏的瓷碗,倒入酒水,一饮而尽。”
陈阳的眼神看向了远处,轻轻抚摸着瓷碗,“那一刻,时光倒流,他们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
“后来的事情更是让人肃然起敬,”陈阳轻轻地将瓷碗放回展台,“建国后,这两位老人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他们将这对瓷碗一起捐给了当地的佛寺,并留下了一段家训:'信义重于利益,承诺胜过黄金'。”
“他们说,这对碗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见证了他们的友谊和信义。现在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明白什么叫做一诺千金,什么叫做信守承诺。”
“后来,这对瓷碗在寺院中又安然度过了建国初期的各种政治运动和战乱年代。”陈阳轻抚着碗壁,“寺院的老住持,将它们供奉在大雄宝殿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人问起时,就会讲述这个故事,教育人们要讲诚信,重承诺。”
“直到近年,因为寺庙要修缮,需要大笔资金,老住持已经九十高龄,实在无力维持,无奈之下才决定将这对瓷碗拿出来变卖,希望能够为寺庙的修缮筹集一些资金。”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老住持还是再三嘱咐,希望买主能够善待这对瓷碗,因为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是我们华夏民族诚信品德的象征。”
最后,陈阳双手虔诚地捧起一件清康熙釉里红加彩花卉纹马蹄尊,那瓷器在灯光下闪烁着如血如火的红晕,神情变得异常肃穆:“这件马蹄尊的主人是一位知府大人,名叫清廉。”
清康熙 釉里红加彩花卉纹马蹄尊
“人如其名,他为官清正廉洁,从不收受一分一毫的不义之财,这件尊,是当时康熙帝听闻他的政绩后,龙心大悦,亲自从紫禁城的珍宝库中挑选出来赏赐给他的。”
“在清廉任知府大人的时候,”陈阳的声音变得缓慢而深沉,仿佛在述说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时有个富商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想要强占百姓的田地建造私宅,于是带着黄白之物前来行贿,却被清廉严词拒绝。”
“那富商恼羞成怒之下,故意在清廉的书房中不小心碰坏了这件珍贵的马蹄尊。”
“富商见尊已经损坏,心中暗自窃喜,于是心生毒计,”陈阳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慨,“他到处散布谣言,四处宣扬说清廉对皇上不敬,声称亲眼见到他酒后大放厥词,辱骂朝廷,甚至还故意摔碎了皇帝赏赐的宝物,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之罪。”
“消息传到京城,龙颜大怒,于是就准备派遣钦差大臣南下,前来彻查此事,准备问清廉的死罪。”说到这里,陈阳故意停顿下来,不再说下去了,而是意味深长地笑呵呵看着在场的夫人和帕特西亚,眼中带着一丝神秘的光芒。
“后来呢,陈,你倒是继续说下去呀!”帕特西亚在旁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双手不住地比划着,焦急地催促道,“这个清廉大人后来怎么样了?难道真的被问罪了吗?”
陈阳看到众人都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轻轻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当钦差大臣千里迢迢赶来,准备查看那件被摔碎的,清康熙釉里红马蹄尊的真实情况时,出人意料的是,清廉大人竟然从内室中将那件马蹄尊完整无缺地拿了出来,瓷器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丝毫损伤的痕迹。”
“这怎么可能?”帕特西亚瞪大了蓝色的眼睛,一脸的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