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25章 百年大计

第425章 百年大计

    第425章 百年大计 (第3/3页)

    单这道题,分值就高达二十分——若是能拿到思政加分,更是高达二十五分之多!

    能做出这道题的,前面四道算术选择、填空题也不可能做不出,这又是二十分到手。

    单数学模块,这就已经拿到了四十五分,余下卷面拿个十五分,那基本就是甭管对错,写满答题区就行的事儿。

    刘荣原本想:既然有自信参加二轮科举,那第二轮科举的通过率,总该达到八成以上了吧?

    毕竟二轮科举的考题组成,刘荣老早就放出了口风;

    没点墨水,没点自信的,压根儿就不回来参加。

    但最终结果,却依旧让刘荣大跌眼镜。

    ——1378人。

    第二轮科举六千多名考生参加,最终在百分制的考卷上,达到六十分及格线的,只有1378人。

    这其中,还包括了几十上百号凭自己通过第一轮,故而在第二轮得到10分‘照顾分’的功侯子弟。

    如果说,一轮科举的通过率,以及通过者在二轮的弃考率,都让刘荣即郁闷、又生气,同时也无可奈何的话;

    这第二轮科举的通过率,却是实打实的让刘荣怀疑起人生。

    不是!

    不是哥们儿!

    最难的一道算术,也不过是看起来相对复杂,实则仍旧考验加减乘除的数学应用题!

    这,还考不过?

    特么读书人含金量这么低的吗???

    不信邪的刘荣,再次调来了上百张不及格试卷。

    然后,刘荣就麻了。

    ——第二轮科举没有通过的近五千名考生,有至少九成以上,都是因为总分值高达四十分的算术板块,这些人几乎不得分。

    好一点的,是选择填空全对拿了二十分,或是错了一道拿了十五分,后面的大题基本不得分;

    差一点的更是全错,算术模块直接丢满四十分,其他版块随便丢个一两分就直接不及格。

    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没能在那道理论分值达到二十,实际上有机会拿道二十五分的答题、应用题上,拿到哪怕一分。

    第一问:关中一百亩地,长宽是多少?

    他们不知道。

    第二问,330石粟,180石麦,交了农税后剩多少?

    他们答不上来。

    甚至于,哪怕写上一句捧臭脚的‘幸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陛下仁慈,使农税减半’这句话,就能得到的隐藏思政加分,他们也没得到。

    这也就难怪他们无法及格了。

    ——一百分的试卷,上来先丢三十多,更有甚者直接丢掉四十!

    还想及格,真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长得丑,想得美了。

    更让人郁闷至极的是:这些人在其他板块的得分,真心不低。

    比如那些算术一分不得,直接先丢四十分的,最终成绩也能有四十大几,甚至五十多;

    算术能得个五分十分,只丢了三十分的,更是有好几人,差个三五分就能踩上及格线!

    也就是说,如果算术板块不计入成绩,他们在其他板块得到的分数,甚至可能比那些通过的人还高!

    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朝堂内外——包括刘荣身边的近臣如汲黯,也都在劝刘荣网开一面,不要因为所谓的分数线,就把这些偏科战神挡在汉室体制之外。

    但最终,刘荣还是咬紧了牙槽,认下了这令人郁闷到发毛的结果。

    ——这,是汉室,乃至华夏文明历史上的第一次科举。

    本次科举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会为往后,举行于无论哪朝哪代的科举立规矩。

    而刘荣要立的规矩,除了百分制卷面、六十分及格线、各科目综合出题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公正。

    诚然,勋贵子弟、英烈后人有照顾分;

    但哪怕是照顾分,也不是直接保送,而是在他们自己的正式分数上,统一加十分。

    甚至可以这么说:本次科举,刘荣可以白忙活一场。

    刘荣可以接受本次科举,无法为汉室选拔出哪怕一位像样的官员,乃至于完全选拔不出像样的基层官吏。

    但规矩,一定要趁这第一次立好、立住。

    若不然,真到了以后,此次考试都有人得到‘偏科豁免’,那刘荣搞出来科举,才是真的白忙活一场。

    ——不是刘荣,以及如今的汉室白忙活一场;

    而是刘荣,为华夏文明白忙活一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