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新一期的《激光》(4k) (第3/3页)
激光、通信集于一身,他在《激光》上面发的文章,那还差得了?
巧了,他是这么想的,先下手为强的同志也是这么想的。
“同志,目录你也看过了,是不是该把书还给我了?放心,我看完了就通知你,我们一起过来,我还你马上借,这总该没问题吧?”
这种公开发行的期刊是不涉密的,所以能借走,有些资料,根本借不走。
说实话,这位同志的建议,在正常情况下简直是仁至义尽,极为周到。
只可惜刘工现在就不太正常。
“别别别,同志,这样,你让我先看,或者你让我先复印这篇文章,怎么样?”刘工甚至连一点时间都不想等了。
有了复印机就是好,同志们的学习效率都提高了不少,至少在看到感兴趣的部分的时候,不用一点一点的手抄,让知识的流转效率提高了不少。
在没有复印机的时候,有的同志为了能长期借阅一本书,没少干整两三个借书证轮流流转这种卡借阅规定Bug的事情来。
“你也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这个“也”字说明了一切,想想都知道,都是一个庙里的和尚,能有多大区别?
刘工有点傻眼,甚至还有一点点担心:“你也是?”
“那当然,高委员的文章,激光、通信的,代表着什么你知道的。”也许这直接就是一个新的方向啊。
而且这文章这标题,说明了一切,应用研究、制备,可以说是把怎么用、怎么造都给包圆了,如果内容稍微深一点,可以说是直接打开了激光远距通信的大门。
不过他们注定会有些失望,制备这一块,只有一个结果,证明我们已经制备出来了而已,更具体的,那得等国家标规局国际处的同志们工作完成了才能看得到。
“那我们一起看?”刘工带着最后一点希望,忐忑的道。
对方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英气:“行!我们一起研究研究。”
没错,这位同志是名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同志,此时刘工才意识到这一点。
通信院的同志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篇文章的价值,那其他地方的同志也一样,比如军通所。
军通所的同志在拿到这篇文章的第一时间,就跳了起来。
“信息容量1GHz?”
就凭这一点,就让他们瞠目结舌,大受震动。
对于文章的真实性,他们是毫不怀疑的,看看通讯和一作都是谁?振东同志啊!现在军通所已装备和在研的先进通信设备,哪一样不是人家手上出来的,而且现在还在带着军通所和京城工大的同志,在搞个大课题。
激光的点火者,激光应用的领跑者,通信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绝不可能拿文章开玩笑。
虽然还不知道怎么用,能不能用,但是这个1GHz,已经直接击中了军通所同志的心底。
别说远程,这个信息容量实现的通信速率,放到一架飞机、一艘船舶上,能将多少以前无法实现的想法转为现实?
“走走走,找防工委去!”这是军通所的同志的第一想法。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原研所的部分同志,他们总觉得这东西好像有用,但是又没抓住问题的核心,那个答案仿佛是隐藏在薄雾背后,和他们捉着迷藏。
对于他们来说,事情也很简单,原研所是全国科技院的下属机构,而高委员,是全国科技院数理化学部的科学委员,这不巧了么。
这一期的《激光》还在国内,但是这一束软软的细玻璃,已经开始照亮不少领域的前路。
——
高振东并不知道一大波同志正在因为新一期的《激光》向他而来,他现在正在三分厂的大型保密会议室里,看着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向来自相关行业的同志们介绍最新的宝贝。
此时在同志们眼前的,是一片略显特殊的芯片,芯片顶上有一个圆形的透明窗口,能一眼看到里面的硅片,还有硅片四周引出的金色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