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31章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4k)

第1331章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4k)

    第1331章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4k) (第3/3页)

,天波雷达有什么问题?给我们指导指导。”

    哪怕自己不研究,但是能知道这东西的缺陷,真面对了这种雷达的时候也算是有所准备,能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或者战法。

    高振东其实对这东西了解也不深,但是光凭着上辈子上网了解的那些,已经够介绍了。

    “我们知道,大气的电离层是不稳定的,同样受地域、天气等条件的影响,这就导致天波雷达有个大问题——它不但受天气影响,而且哪怕是电离层依然能满足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不同状态下的同一片电离层,能反射的波段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天波雷达除了雷达本身之外,还得保持对电离层的监控,并对波段进行选择。”

    同志们一听这个,就倒吸一口凉气。

    “对电离层的状态进行监控?”如果说在一定程度上变换波长以应对电离层变化,这一点对同志们来说问题不大的话,那么对电离层进行监控这一套额外的东西就明显超纲了。

    “这事儿难搞。”

    “难怪花旗佬那个天波雷达那么大一片,我还奇怪短波为什么需要如此庞大的结构,原来是这么回事。”虽然我们的同志对天波雷达没什么深入研究,但是托卫星的福,花旗佬的那个天波雷达大概长什么样他们还是知道的。

    高振东补充道:“而且天波雷达还有个问题,它是个远视眼,近处的地方看不见,而且这个‘近处’实际上挺远的,也就是说近界盲区非常大。”

    “这是为什么?”

    “因为波束有宽度,而且电离层很高啊。离地面最近的电离层D,高度就高达50~100公里,用三角函数算一算就知道,想要发射信号和返回信号之间不至于产生干扰,雷达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就必须足够远才行。我算过,这个距离,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大概是300公里以上!”

    海装局的同志差点跳了起来:“300公里?也就是说,天波雷达在自己眼皮底下300公里范围内是个瞎子?”

    花旗佬自然不可能把天波雷达的参数都公布出来,所以同志们只知道这东西能看几千公里,非常眼馋,但万万没想到,眼前有300公里看不见。

    高振东点头笑道:“对,绝对不会小于这个数字!这是理论和技术条件决定的,花旗佬就算嘴上不说,但是他们突破不了这个数字!”

    花旗佬和白熊一样,在武器参数上报喜不报忧,拼了老命的把对方往军备竞赛的泥坑里拉,属于是传统艺能。

    “300公里,那在船上是没法用了。300公里范围内看不见,这仗也不用打了。”

    高振东点头补充道:“天波雷达用于远程早期预警是有用的,但是用在船上现在还不行。而且这东西规模大造价高可靠性一般,作为战术装备,其可用性堪忧。”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

    虽然地波天波都被高振东否决了,但是海装局和雷达所的同志们的心情却是越发兴奋起来!

    高总工既然能这么笃定的否掉地波天波,而且还这么有理有据,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在他手上,还捏着一种能在舰艇上实用的超视距雷达技术!

    “高总工,那您的解决方案是?”

    高振东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拿出来一根光纤。

    “同志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知道,光纤!”不是,这是讨论雷达,你整根光纤出来是什么套路?

    知道您在光纤方面最近有很优秀的成果发表,但是这时候拿这东西出来好像也不搭界啊?

    的确,光是电磁波,雷达波也是电磁波,但是这两种电磁波之间的区别未免有点太大了。

    高振东笑道:“同志们应该知道,光纤之所以能实现让光拐弯,就是通过让光在光纤里产生全反射实现的。所以叫光导纤维。而我的想法,与光纤类似,让电磁波在大气里产生类似在管道里前进的现象,所以叫做大气波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