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17章 这东西能飞起来?(4k)

第1417章 这东西能飞起来?(4k)

    第1417章 这东西能飞起来?(4k) (第3/3页)

    “不会吧?这东西看着就不靠谱啊,转不了弯啊这。”空装的同志一脸疑惑,尾翼都没有,怎么转弯?

    重飞的一位同志道:“飞翼可以通过机翼后缘的副翼控制转弯,也可以利用螺旋桨反转或发动机推力差转弯,但问题就是都有缺陷。”

    发动机推力控制转弯,一种在非正常情况下使用的航向控制技术,例如客机在方向舵和其他气动控制面失效时,曾经有不止一个机组就利用这种技术来控制客机航向,这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凡成功的,基本上都是“北极星奖”预定,这是国际民航业最高奖项。

    所以单靠发动机推力控制有多么困难,可见一般,这还是客机发动机间距大,能提供的操纵力矩更大一些的前提下。而大部分飞翼的发动机间距都没那么大,控制力矩有限。

    而YB-35的脑洞要更大一些,他们是考虑使用变距螺旋桨,直接将桨倾斜角度转到向前吹风来达到控制效果。

    至于结果,反正从YB-35的“Y”字没去掉就知道结果了。

    至于利用升降副翼或者升降舵面来达到控制航向的效果,也是能用但是有限制,因为升降副翼或者舵面会改变飞机的升力构型状态,带来其他问题,也属于是一种普通飞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想着去依赖的手段。

    说到这个,高振东倒是想起来,这种控制方式,和轰炸机还真的有缘,而且正是和我们的轰炸机有缘,只是现在还没发生。大概十多年后,有一架图-16仿制型的垂尾被合练的战-6几乎连根撞掉,机组硬生生就靠全机升降舵面把这架飞机给开回去了,途中甚至因为怕撞上跑道上的其他飞机,居然在进近之后重新拉起飞机,换了个机场迫降。整个机组全须全尾的获得和平时期的集体一等功,其含金量之高,都不用多说。

    想着这件事情,高振东的心情倒是更好了。想来这条线上应该没有这个事故,毕竟战-6能不能用到那时候都两说。

    高振东点头道:“重飞的同志说得对,这个飞机转弯,就靠这些技术综合应用。不过,我这里倒是还有一个手段,能大大增强飞机的可操纵性,主要是这个手段,对飞机的动力和升力构型影响不大。”

    重飞厂的同志听了高振东的话,大为高兴,动力、升降舵面调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飞机总是有影响,在飞控系统还不够完善的时候,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然后进入恶性循环,最终状态无法改出。

    如果有一个不太影响飞机动力和升力构型的手段,那结合前两者的话,综合下来,还真有可能把飞机能控制得住。

    “什么办法?”空装局的同志比他们还急!果然,振东同志这里,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高振东在机翼两边的后缘画了一小条出来:“就是这里,我们把这里的机翼,做成可以上下分开的,想往那边转弯,就把那一侧的这个控制面分开,增加阻力,飞机也就转过来了。”

    可别看这一点点阻力差,虽然灵活说不上,但是要说够用,那是基本上够用的,实际上飞机的方向舵能转的角度极为有限,而且大小也不算太大,这种方式与之相比,倒也能接受。

    重飞厂的同志张大了嘴,这个办法很简单,但就是管用!

    “这……这个办法真简单!怎么我就没想到呢!”

    “在翼尖分开,上下对称,就不会带来额外的俯仰、扭转力矩,妙啊!”

    “虽然响应和操纵效率对战斗机来说肯定不够,但是对轰炸机这东西,也差不多够用。”

    “对啊,结合推力差和升降舵面控制,基本上就能把一架速度不快的飞机给控制起来!”这个构型飞不快,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同志们一个个啧啧称奇,也是再一次见识到了高振东用简单办法解决疑难问题的本事。

    难怪啊,不服不行!

    正当重飞厂的人沉浸在技术的美妙之中不可自拔的时候,空装局的同志突然想起个问题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