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条件还挺好?(搞不动了,4k,1k放到明天) (第3/3页)
上辈子那条线上的60年代,就算是和80年代比,也算是各有短长,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希望的。
其中最核心的除了气动设计之外,就是电传操纵系统,飞翼想要飞得好,这套系统非常重要。
电传操纵本来重飞的同志就在和高卢人的大客机项目中在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成果。
至于飞翼气动,原理性质的东西高振东还是能找到的,在这方面能帮上大忙。
“高委员愿意拨冗跟进,那就太好了,这个飞机以前没搞过,我们还是很有压力的。”重飞厂的同志这时,已经完全把这件事情当作要上马来讨论了,而且压力也的确存在。听见高振东愿意在技术细节上跟进,自然大喜过望。
高振东笑了起来:“其实你们也不用压力太大,这个东西我们搞起来,还是有一些优势和便利条件在手上的。”
“还有优势和便利?”说实话,重飞厂的同志是万万没想到这一点的,这玩意儿几乎一片空白啊。
高振东点点头:“还真有。”
说着,他把自己刚才想的一些现有条件,逐一分析,除了自己能找到飞翼气动理论这一点之外,这可不能说。
同志们听得那是津津有味,越想越觉得这事情好像真的很靠谱的样子,原来我们已经这么强大,做了这么多准备了?
“而且,除了上面这些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什么条件?”
“我们的高音速风洞建设虽然还差点意思,但是亚音速风洞已经比较多、比较好了,而这个飞机,是亚音速的,正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多吹风洞,理论不够,试验来凑嘛!”
空气动力学这事儿,在半个世纪之内,理论是永远都不够的,只有试验,大量的试验才能解决问题。
而我们的风洞建设现状,也是高振东压根不考虑超音速和隐身相结合的原因之一。
只要能隐身,亚音速就够用,而超音速风洞的试验条件也远不如亚音速风洞。
同志们一想,还真是!
不得不佩服,振东同志那是把所有的条件,都考虑了进去。
同志们心里美滋滋的,端详着高振东在黑板上画的那个图,此时这张图在他们眼里,已经成了彻底的宝贝。
而此时,有心思仔细品味这张图的同志们,才从这三视图上看出些门道和疑惑来。
门道自然不用说,相互平行的机身轮廓线条,光洁的外形,凸出的腹部和机翼……
而疑惑也有。
“高委员,这个进气道在飞机背部?”
“对。为了把进气口和进气道遮住,这样地面雷达就看不到进气口,对隐身很有好处。”众所周知,进气道的处理对正向RCS非常重要。
“可是这样大迎角性能会受影响吧,这个结构大迎角进气效率很低,都被机身遮挡了。”
“这是个轰炸机,不用大迎角性能。”空装局的同志都会抢答了。
“不过高处的预警机依然能看到吧?”
这下连空装局的同志都傻了,好像还真是。
高振东看了这位同志一眼,眼里满是笑意:“都隐身了,就不要低空突防了吧,这个飞机飞到和预警机差不多甚至高一点的高度,同时做好进气口锯齿、进气道S形等处理,影响不大。”
空装局的同志恨不能给自己一下,还是局限了,局限了。
“那这个喷口也是在飞机背上咯?”重飞厂的同志问道。
难怪总觉得这个发动机喷口看起来怪怪的,还以为是高委员画图手艺太差,没想到人家是故意的。
“对!这个喷口就是在飞机背部,这样能减小飞机的红外特征,降低红外探测距离。”
同志们瞪圆了眼睛,合着你说的隐身,还不止雷达?
看见他们的眼神,高振东解释道:“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的发现距离也是很远的,能处理自然是要处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