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82从香江开始 > 第275章 又开机

第275章 又开机

    第275章 又开机 (第2/3页)

计是拍不出来,看明年能不能拍完吧。”

    翟远问:“什么类型的片子?”

    谢晋说:“改编自古华的同名《芙蓉镇》,也不知你看过没有,还是年代剧情片。”

    翟远默默点头:“有耳闻,演员选好了吗?”

    “这部戏是女性视角,女主角定下来是刘晓庆,男主角还在挑。”

    谢晋笑着说:“有个叫姜文的新人跟你年纪差不多大,长得比你老苍,我觉得他还挺适合的。”

    翟远心说没错就是他,可别再换其他人了!

    《芙蓉镇》这部戏要行销亚洲市场,目前有且只有刘晓庆扛得起这个担子,此时亚洲观众对内地演员大多不熟悉,但刘晓庆因为演了李翰祥导演的两部清宫历史巨片,如今俨然是华语电影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内地明星。

    至于姜文,虽然现在还是新人,但已经被谢晋在内的一群导演相中,请他拍电影还得看他心情,绝对是天胡开局。

    “咱这部戏什么时候开机?”

    “具体不知道呢,得等黄浦制片厂的款项拨下来。”

    “啧!谢老师,我是真想跟您学电影。”翟远想了想说:“您看这样成吗?这部戏我投点钱,您给我个去片场参观学习的机会,能挂个名啥的最好不过。”

    周围都是人精,哪儿听不出他这话里的意思,摆明要跟谢晋或者说文联深度绑定起来。

    不少人心里都觉得翟远多此一举。

    内地电影市场又不赚钱,李联杰的《少林寺》号称票房数千万甚至过亿,实际上跟片商没太大关系,能回本全靠外埠票仓。

    在大家挤破头想往香江市场里钻的时候,翟远却调头往内地市场里挤,多少有点毛病。

    但同时也纷纷对谢晋投去羡慕的眼神。

    老小子时来运转啊,居然搭上了香江的财神。

    谢晋一听他要投钱,眼神也亮起来:“这部戏的监制本来是黄浦制片厂的汤主任,翟先生肯出钱,我让她把监制的署名给你挂上。”

    翟远点头说了声好:“咱们这部戏预算多少?”

    谢晋说:“预算六十万,目前已经筹了一半,剩下一半等黄浦制片厂批款,不过制片厂一次性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我估计到时候里面还有十来万的亏空,得边拍边等他们去银行借。”

    身边袁和平不懂内地的行情,听到这个价格微有些吃惊。

    六十万人民币拍一部戏,拍实验短片吗?

    翟远对他解释一句:“内地演员、布景相对便宜,制作费基本都花在拍摄上面,物价也低。”

    如今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内地演员一般也只拿本单位的标准工资,最多加一笔劳务酬金。

    黄浦制片厂比燕京制片厂更有钱,开出的酬劳更高,每天会多给五块钱的住宿费和两块钱的夜宵费。

    笼统算下来,一部电影平均一年的拍摄周期,主演到手收入约莫一千五百块左右,相当于这年头普通工薪阶层三五年的总收入。

    这样对比下来也不算低,但跟外埠演员动辄几十几百万的片酬比起来,便显得有些微薄。

    “咱就别麻烦黄浦制片厂了,他们去银行贷款也挺麻烦。”

    翟远跟袁和平交头接耳两句,扭过脸对谢晋说:“这部戏我先投三十万,后续不够的话再补。”

    周围内地导演们闻言,眼中全都泛起绿油油光彩。

    谢晋也没想到翟远如此财大气粗,他心中底线还维持在十万块,结果翟远直接翻了三倍,包揽了一半的制作费。

    惊愕片刻方才开口说:“那咱们签个合同,回头等电影卖了钱再分成还是?”

    翟远大义凛然道:“不用了,我那份上交国家!”

    众人肃然起敬!

    …………

    《黄飞鸿》一场几分钟的打戏,拍到天亮还没结束。

    天蒙蒙亮的时候,剧组调来几辆洒水车,打算拍一个严振东杀了岳门主以后,独自站在雨中神色落寞,身后篝火被雨水打湿熄灭,象征其心中正义被逐渐消磨的意向镜头。

    翟远有点顶不住了,哈欠连天跟众人告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