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零六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今天两章并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今天两章并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今天两章并一章) (第2/3页)

几乎完全被那些流言蜚语所充斥,无论是谁,私底下都在谈论这件事情,而绝大多数人,都将此事当成一桩笑料,可以想见,十八郎那段日子该有多难熬。”

    郭淑仿佛见到知音,赶忙道:

    “可谓生不如死,从尊贵的皇子,一落成为天下笑柄,隋王的内心该有多么凄凉,所以他宁愿出嗣,离开那个让人伤心的地方。”

    郭淑是正儿八经的传统女性,但韦妃不一定,因为她出身京兆韦。

    这个家族在嫁女方面,一直都是眼光最毒辣的,正因为族内女子身上的政治属性过重,所以韦家也是仅次于皇家,和离次数最多的家族。

    正因家族传统,所以韦坚对两个同胞姐妹的经营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韦后的例子在京兆韦看来,不是教训,只不过是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一家子公司而已。

    所以韦妃对太子,其实并没有多少感情,她只不过是联姻的工具罢了。

    韦坚临走前,曾嘱咐韦妃,李琩如果主动求和,她一定要帮忙劝说太子,忍李琩一时以免节外生枝。

    她劝了,但是太子浑然不在乎。

    于是才有了今天这场见面,她希望李琩能在上元节,找机会与太子面谈,低个头认个错,修复关系。

    郭淑也一口答应了:

    “阿嫂放心,隋王其实早有此意,只是担心太子对他成见太深,无法说和,今有阿嫂这番话,我便有了主心骨,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劝说隋王,希望上元节那天,就是他们兄弟俩冰释前嫌的时刻。”

    韦妃颇为欣慰,只觉眼前的弟媳年纪虽小,言行举止却非常老练,比起自己年轻时候不知强了多少,十八郎有这样懂事的妻子在旁时时规劝,今后也会少做些出格的事情。

    于是她笑道:“那咱们说好了,我劝太子,你劝十八郎,但愿你我之心愿,达成可期。”

    两人见面的时间很短,前后不超过二十分钟。

    分别之后,郭淑继续往寺庙主殿诵经祈福,而韦妃则是悄悄的离开了

    杨玉环的心眼很少,本性属于讨好人的性格,或许是因为十岁便被收养在三叔家里的经历有关。

    虽然养父杨玄璬待她们姐妹四个很好,但杨玄璬的媳妇可不是这样的。

    所以她幼时也算是寄人篱下,按她这样的出身,能嫁给寿王李琩,已经是万幸了,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被当今圣人宠爱至此。

    正因小时候在家里没地位,她才努力的学习乐舞,以讨好叔母,偏偏她在乐舞一道又非常有灵性,咸宜大婚之日,她便是因献舞,而被寿王一眼看中。

    “我是个不幸的人,”兴庆宫沉香亭内,杨太真握着妹妹的手哭诉着:

    “父母早丧,姊妹四人颠沛流离,幸得叔父叔母收留,才侥活至今,我辜负了十八郎,因此常感愧疚,十娘放心,此事我定当全力周旋,以维护十八郎的颜面。”

    她的美,是温柔与端庄,俏皮与纯真,娇艳的面庞如同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轮廓如山水画一般柔和。

    至于身材,峰峦挺拔,圆润灵动,虽略显丰腴,然起舞之时,偏又像柳絮般轻盈。

    她的美丽,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超凡脱俗,集万物之精华。

    如今的杨太真,已经不穿道衣了。

    鲜红的石榴裙提至肋下,再卷至乳,终于齐胸,两条束带绕肩而过,前后穿定,胸线以下,裙幅飞流直垂,奔腾扩散。

    肩上再罩短襦,外束披帛,梳云朵髻,金钗步摇。

    可谓女子丰腴,美艳动人。

    李隆基确实是抢了一个宝贝,也难怪他会说:朕得杨氏,如获至宝也,还亲自撰写《得宝子》一曲,不要脸至极。

    姐妹俩叙旧,聊的越久,杨太真越是伤心,哭哭啼啼的模样,早已被内侍悄悄通禀给了李隆基。

    本来正在排演歌舞的李隆基听说之后,忧心忡忡的拿着鼓槌就往沉香亭走,脚步甚急。

    等他一进来,看到杨太真那副梨花带雨的样子,顿时一阵心疼。

    “朕的太真怎么了?”李隆基错愕道。

    杨太真转过脸来,神情哀怨的喊了一声:

    “三郎”

    李隆基赶忙上前,关心的将杨太真搂在怀里,至于杨绛,已经被高力士一个提醒的手势点醒,赶忙起身挪开,悄悄的离开了沉香亭。

    “太真怎么了?谁惹你伤心了?”一把年纪的李隆基,如今完全抗不出杨太真的撒娇,只觉感同身受,他自己也跟着伤心起来。

    杨太真依偎在李隆基怀里,哭诉道:

    “与十娘回忆过往,念及亡父亡母,怎不叫人伤心?可怜父母已去,家中无以为继,念及至此,因而涕下。”

    他爹只有四个闺女,没有儿子,也就说,没有继承香火的了。

    李琩对杨绛的吩咐当中,提到过这件事,大概是说,只要从族内过继一人,继承杨玄琰的家业,那么她们家也算是有后了。

    以这个由头,牵引出杨太真希望重归生父生母名下的欲望,就算是合情合理了。

    李隆基闻言一愣,随即哭笑不得:

    “朕以为多大的事情呢?朕这便下旨,令太真族内过继一人,承继玄琰之嗣。”

    杨玉环一脸感动的脱出李隆基怀抱,就要谢恩,却被李隆基拦住:

    “太真啊,你有什么心事,大可都与朕说了,朕难道还能不给你办好不成?”

    说罢,李隆基看向高力士:

    “杨氏一族,可过继立嗣者,有何人可选?”

    高力士一愣,回答不上来了,我没有对杨太真的家里下功夫研究过啊,主要实在没想到,你能宠到这个地步。

    “老奴也不甚清楚啊,还是请圣人问问太真娘子吧?”

    李隆基一脸不爽,你功夫不到家啊,朕询问的事情,你也能回答不上来?是不是瞧不起朕的太真?

    欸~~~他还真说对了,高力士就是瞧不起。

    不单单是高力士,历史上因李隆基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圣人,于是迁怒于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后来一次宫廷宴会上,李隆基让杨贵妃献舞,杨贵妃回答:大臣多对臣妾侧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