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原尹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原尹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原尹 (第2/3页)

    但眼下为了塑造不欺负女人的好人设,只能装出好男不敢女斗。

    “因为隋王,我被父亲囚禁了一月之久,今日刚被放出来,”韦妮儿面无表情道:

    “我琢磨着,隋王是不是该给我一个交代?”

    “噢~~~你是那谁”

    杨玉瑶一脸吃瓜表情,夸张的露出一副原来是你的表情,在李琩和韦妮儿之间来回指指点点。

    “是韦家那个小丫头吧?眼睛真好看,比刚才那个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她是故意的,她很清楚李琩和韦妮儿之间什么都没有,但是她也隐隐感觉到,圣人其实希望有。

    所以在杨玉瑶这里,不管你们有没有,我都认为有了。

    “牵马走!”

    李琩朝严武冷斥一声,然后转头就往外走。

    严武这下不能退步了,正要上前抢过缰绳,结果人家韦妮儿抬手拦住:

    “我给他牵。”

    说罢,韦妮便牵着马紧紧跟上李琩。

    这丫头不但精熟斗鸡走狗之事,还擅骑射,擅棋牌,只要是娱乐项目,她都是手拿把抓的行家。

    李琩的马本来是个暴脾气,结果并没有排斥韦妮牵扯,但是她想坐上去,那指定是不可能的。

    “隋王好无情,我有今日,都是隋王招惹来的,现如今不管不顾,似乎不太合适吧?”韦妮牵着马,跟在一旁道。

    李琩正要说话,却被杨玉瑶抢先一步:

    “想给他做小啊?我支持你。”

    她现在在长安的富贵,都是李隆基给的,所以杨玉瑶心里很清楚,任何事情逢迎圣人心意,绝对错不了。

    所以她开始火上浇油了。

    “你是哪个?”韦妮蹙眉道。

    杨玉瑶娇笑一声:“我呀,是他的姨子。”

    “华阴郭氏?”韦妮儿皱眉道。

    杨玉瑶夸张一笑,眼神狡黠道:

    “上一任的,不过现在还是姨子。”

    韦妮儿一愣,反应过来了,脱口道:

    “蒲州来的那个豪荡妇?”

    “对对对,豪荡豪荡,我喜欢这个词,”杨玉瑶掩袖一笑,凑到韦妮儿跟前:

    “只要丫头你愿意,姐姐会帮你进家门,王孺人还空着一个呢,我看呐,非你莫属。”

    韦妮一愣,瞥了一眼李琩后,冷哼道:

    “那是不可能的,我之所以能被阿爷解了圈禁,就是因为要订婚了。”

    “噢?哪个王八蛋敢撬我妹夫的墙角?”杨玉瑶笑道。

    韦妮儿故意大声道:

    “独孤礼那个做千牛备身的儿子。”

    她到现在还认为,李琩对她有意思,所以故意说出来,就是要李琩感受到危机,想办法应对。

    今天跑来这里,也是为了让李琩知道这件事。

    她本来对李琩,没有那种情愫,但是两人的事情在长安被传了这么久,没有也有了。

    因为你听的多了,自然而然会常常将自己与李琩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他们俩好像还真的挺合适。

    谣言的杀伤力就在这里,假作真时真亦假。

    亚洲球王宣传的久了,武磊也许真的会觉得,他不比孙兴慜差。

    李琩一脸无奈,他听的出,韦妮儿对他一肚子怨言,她多半认为:你是男人,应该将这件事担起来。

    至于独孤礼那个儿子,人家韦妮儿提起来的时候,语气明显不屑。

    独孤家现在,是真不行了

    御史台的主官,是御史大夫,就是李适之。

    紧接着下面有两个御史中丞,一个是中书侍郎韦陟兼任,一个是张利贞。

    由此可以看出,御史台做主的是李适之,干事的是张利贞,纪检shu记是韦陟。

    张利贞年初巡查河北,顺带解决掉韩庄的两个儿子,人还在河北没有回来,但是发给朝廷的奏报已经有好几封了。

    玄宗一朝,张姓高官层出不穷,大多出身南阳张氏,也就是河南人,但是这个张利贞不是,他是河北人。

    河北河间地区,也就是沧州附近。

    你让河北人去巡查河北,带回来的一定不是坏消息。

    而张利贞的奏报中,非常着重的称赞了一个人,安禄山。

    “不过一营州杂胡,张利贞如此高的评价,是不是有点过火了?”

    中书门下,几名大佬在商议国事。

    当谈到张利贞认为东北藩镇地区,安禄山乃幽州之重臣虎将,这让身为中原人的几名官员有些不满。

    尤其是裴耀卿。

    自从依附李林甫以来,他得以有机会参与中书门下议事,颇受李林甫委重。

    “张守珪之后,范阳交给了王斛斯,事实证明,镇的了安西四镇,未必能镇的了幽州,”

    每年都得过安禄山好处的陈希烈笑道:

    “如今冒出一个擅于与契丹、奚、室韦、靺鞨等部打交道的安禄山,对朝廷来说也是好事,张利贞的奏报中也说了,王斛斯老了,东北藩镇军务,范阳九镇兵马干的,还不如安禄山一个平卢兵马使,与其说是盛赞安禄山,不如说他在暗讽王斛斯。”

    说罢,陈希烈朝李林甫笑道:

    “王斛斯是右相一手提拔的,领军方面绝无问题,只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幽州重地,东威九夷北制胡,是不是该慎重一些?”

    张守珪因为牛仙童出事之后,范阳节度使该由谁接手,当时李隆基属意御史大夫李适之。(742年才由幽州节度使改为范阳节度使,本书直接写范阳,就不改来改去了。)

    但是李林甫那时候已经得势,他不同意,因为大唐有个惯例,去节度使任上走一遭,回来就有可能拜相。

    李适之是具备这个资格的,但他不是牛仙客,李林甫不愿意将来跟他搭班子。

    所以将自己在安西的心腹王斛斯调任范阳,但不得不说,这次任命草率了一些,只是为了顶掉李适之,却忽略了王斛斯太老了。

    从安西都护府一路到幽州上任,单是这一路辛苦,王斛斯就已经扛不住了,上任没几天就一直在养病,边镇防务过度依赖平卢军,致使安禄山声名鹊起。

    李林甫在这种事情上面,一点都不小心眼,绝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