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封疆大吏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封疆大吏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封疆大吏 (第2/3页)

  李琩一脸无语道:

    “盖帅啊盖帅,你的脑子是不是也被西域女人的两条腿夹傻了?中枢这帮人,是谁任命的?你对他们有意见,是不是认为圣人选错人了?是圣人的错?那么圣人,有错吗?”

    “圣人自然无错,”盖嘉运点了点头:

    “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常年在河西一家独大,没有谁可以制衡,以至于本就不擅政斗的盖嘉运,在心计智谋这方面,压根不是朝廷那帮人的对手。

    你在河西天天想着怎么打仗,人家可是天天想着怎么斗争,都跨专业了,肯定玩不过人家。

    历史上安禄山造反,也并不认为皇帝想杀他,而是铁了心认为,杨国忠会撺掇皇帝对付他。

    所以人家的旗号没有打错,奉圣人旨意,讨伐杨国忠。

    历来造反,都不敢直接说要干皇帝,否则下面的将士你指挥不动。

    所以李琩一直都认为,安禄山起兵之后,在河北一带之所以那么顺利,各州官员纷纷依附,就是因为人们真的以为,安禄山有密旨,而且,各地官员也确实看不惯杨国忠。

    后来是反应过来了,才有颜真卿等人的义军突起

    这次狩猎,算是草草收场。

    返回凉州城之后,盖嘉运便开始着手安排返回长安的事情,走之前,祁连城方向肯定是要做做样子,打几场漂亮仗。

    安西和陇右一直都在盯着,不怕他们不向朝廷奏报。

    留在节帅府的李光弼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五味杂陈,各怀心思。

    程元振悬着的一颗心彻底放下了,天天搁这担惊受怕的,过的这叫什么日子啊?还是长安好,赶紧回去吧。

    李光弼则是不甘心,他的亲爹死在这里,他自然希望能在河西把仇给报了,但正如隋王的顾忌一样,报了仇,走的了吗?

    大家不是死士,不是来送命的,想要安安稳稳返回长安,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真正最担惊受怕的,其实是河西进奏院的季广琛,因为盖嘉运如果不死,他出事的可能性非常大。

    就算是在长安,只要盖嘉运不被免职,李林甫也罩不住他了。

    “殿下这么做,回到长安如何向圣人交代啊?”季广琛愁眉苦脸的在屋内道。

    李琩笑道;

    “你是关心本王无法交代,还是关心你自己?”

    季广琛是进士出身,第一份工作便是盖嘉运身边的屯田巡官,一路升迁也都是人家举荐的,如今两面三刀,终于陷入进退两难之局。

    只见他叹息一声:“自然是为殿下考虑。”

    “呵呵,那就不必了,”李琩笑道:

    “我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操心,你也操不了这份心,回了长安,赶紧卸任,去找右相安排新职,我会跟右相打个招呼,这是为你好。”

    季广琛一愣,顿时感激涕零道:

    “此恩难报,期有报答之日。”

    别!我怕你以德报怨啊,李琩笑了笑,没有再说话了。

    墙头草,谁也不待见

    赤水军,是大唐所有军镇当中,成分最复杂的一支,乃敕勒族回纥、契苾、思结、浑四部外加汉人及其它少数民族部落所组成。

    其主将的叫法非常多,赤水军大使,赤水军兵马大使、赤水军兵马使,赤水大使,《新唐书·方镇表》记载其全称为:九姓部落赤水军兵马大使。

    而眼下,叫做节度赤水军事,因为是盖嘉运以节度使兼任。

    历史上,在16位赤水军大使中,只有5人来自少数民族,其中回纥1人(伏帝訇)、突骑施2人(哥舒道元、哥舒翰)、契丹1人(李光弼)、鲜卑1人(贺拔延嗣),其余11人均来自汉族。

    在6位赤水军副使中,出自少数民族者2人,其中回纥契苾部1人(契苾嵩)、昭武九姓胡1人(安忠敬),其余4人则为汉族,7位赤水军普通军官,则全部为汉人。

    眼下的情况与历史肯定是有出入的,副使为盖擎,明目张胆子承父业,朝廷不怒才怪。

    九月末,盖擎亲率六千轻骑,在大斗军乌怀愿策应掩护之下,南下奔袭,绕行六百里,在吐蕃于青海湖一带最大的后勤补给地伏俟城,烧了一把火。

    李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这么硬吗?河西战斗力这么强?

    “伏俟城原是吐谷浑王庭所在,其国灭亡之后,王室后裔四分五裂,有东迁进入大唐的,还有南下归附吐蕃,剩余的的向西迁徙,分居于各地。”

    节帅大堂,陆邡为李琩解释道:

    “我们赤水军当中有一突将,名为慕容劼,就是吐谷浑王室后裔,他对伏俟城一带非常了解,所以这一次我们才能绕开敌军主力所在,靠近伏俟城,运气成分居多,这把火也不算大,吐蕃损失有限,但无疑大涨我军士气。”

    人家倒也有什么说什么,仓促之下放火,城内又屯有重兵,火势很容易被迅速扑灭,所以损失不会大到哪去。

    整个过程,李琩刚才也都听说了,蒙的成分比较大。

    盖擎一开始就没有奇袭伏俟城的念头,因为那地方不是六千人就能搞定的。

    结果跑着跑着,绕来绕去,来回袭扰加躲避敌军主力,还真就瞎猫撞上死老鼠,跑到了伏俟城外,直接干了票大的。

    这对吐蕃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外围十几万大军,怎么就让这么点人给混进来了?

    盖嘉运眼下自然是心情大好,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攻城先拔坚,烧补给烧到了伏俟城,长安如果知道这一消息,一定是满朝振奋。

    这跟在尺带珠丹脑袋上撒了泡尿,差不多了。

    “十月份,圣人是要移仗兴庆宫的,我们是直接去骊山,还是去长安?”盖嘉运看向李琩问道。

    他麾下的将领们,眼下也都将目光投向了李琩。

    李琩道:

    “五天前,我已经派人往长安,请奏圣人,我将携盖帅一道返京,那么圣人肯定会推迟往骊山的时间,在京等候,如今我们也该上路了。”

    他这叫先斩后奏,发出消息之后,不能等到长安的回文,否则长安一旦拒绝,他们将无法启程。

    盖擎下手又快,带着这个喜报,是可以早早上路的,回去了挨顿批肯定免不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