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历史最大变数

第一百八十三章 历史最大变数

    第一百八十三章 历史最大变数 (第2/3页)

之间的关系,依然非常僵。

    高尚有心修复,但是高孝娘一点都不买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是旁人可以劝的了的。

    李无伤暗恋高孝娘,在王府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但是这小子脸皮薄,开不了口,而高孝娘没有一点想要嫁人的意思,即使郭淑亲自出面,也是毫无作用。

    “她的性子太倔强了,源于受的苦难太多,”

    郭淑一直都惦记着这件事,丈夫身边近卫的婚姻大事,她这个做主母的,肯定是要张罗周全的。

    “我早早便跟高尚提过这件事,他是赞成的,但是他也说了,孝娘孤苦伶仃,独自求生,以致于防备心太重,轻易不信旁人,恐难说服,我起初还不信,如今费尽口舌,也是无用。”

    李琩笑道:

    “这种事情,我们不要管,无伤真有那个心,让他自己去争取,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孝娘的经历,只会让她的性格更为柔和,表面看起来拒人于千里之外,只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无伤机会很大的。”

    郭淑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么这段时间,就不要让无伤跟着你了,让他先将自己的大事解决了,你身边的护卫,交给牛五郎、郭敬如何?”

    郭敬就是郭淑的车夫,在大唐一般不叫车夫,叫辇夫。

    《新唐书·李德裕传》:常以盛夏至,地苦瘴毒,辇夫多死。

    这是一个光鲜的职业,即使在后世,领导的司机,也是好岗位嘛。

    李琩的车夫是武庆。

    “可以,”李琩点了点头。

    他对郭敬印象不错,听说他离京之后,曹日昇为了寻找太子妃而搜查郭淑车驾,带着五六个人生拉硬拽,挨了郭敬不少拳头,才将人家拉下马车。

    朔方军出身,今年三十一岁,被郭子仪认了当义子。

    军中认义子的风气非常流行,因为大唐重孝,你当了人家义子,就不能背叛义父,否则会被戳脊梁骨,今后无论投靠谁,人家也不会信任你。

    “我已经怀胎七月有余,夫君是不是该给孩子取名字了?”郭淑笑道。

    李琩一愣,低头望着妻子的大肚子,诧异道:

    “男女还不知道呢,怎么取?”

    “一定是个小郎子,”郭淑非常坚定道。

    别这样啊,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万一是个闺女你怎么办?年纪轻轻又不是不能生了,何必在乎头胎是男是女呢?

    李琩摇了摇头:“万一是个女儿呢?”

    郭淑一愣,顿时脸现阴霾,她是传统女性,重男轻女。

    只见她噘了噘嘴,跺脚道:

    “是女儿就再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李琩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男女都一样。”

    郭淑一脸正色道:“男女不一样。”

    十一月初三,李琩终于还是被召入兴庆宫了。

    李隆基召见他的理由名正言顺,询问王妃身孕的事情。

    子孙后代一直都是皇家最为关心的事情,尤其老李家在武则天时期,一棵参天大树被打断了不少枝叶,所以当下,皇嗣的繁衍一直都是皇帝最为重视的事情。

    宗室是基本盘,皇室是基本盘中的基本盘。

    龙池之上,万千荷叶已然凋零。

    李琩记得后世看过吴冠中大师的一幅《残荷新柳》,当时还觉得,这不是小儿画画?线条杂乱的简笔画吗?大师就这个水平啊?

    不怪吴大师,是李琩见识浅,直到他真真切切的看到冬日里的残荷,才真心叹服,人家不是抽象画,是写实啊。

    李隆基裹得挺严实,绕着龙池散步,李琩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怎么?胆子这么小,不敢下手?”李隆基负手踱步,一脸悠闲。

    李琩回答道:

    “父皇的旨意,儿臣不敢违背,但是凉州之所见所闻,让儿子觉得,处死盖嘉运,于河西防卫大不利,也不利于今年与吐蕃的战事,非是胆怯。”

    “冠冕堂皇,”李隆基冷哼道:

    “你的意思是,河西只尊盖嘉运,眼里没有朕这个皇帝?没了他,河西就要吃败仗,防线便要土崩瓦解?”

    李琩道:“没有那么严重,河西各镇的兵马使,还是心向朝廷的,盖嘉运本人对父皇也是一片赤胆忠心,绝无二志,要不然,他不会跟着儿臣回来。”

    “既然都是忠臣,你还担心什么呢?”

    李隆基忽然转身,以至于没有反应过来的高力士向前多走了几步,又赶紧退了回来。

    “你发什么呆?装痴聋翁呢?”李隆基瞪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嘿嘿笑着,他其实是过于专注父子俩之间的对话,因为一旦发现哪句不对,他需要从中斡旋。

    李琩答道:

    “处死盖嘉运,各镇节度使会怎么想呢?眼下非常之时,王忠嗣在朔方要面对突厥,皇甫惟明在陇右,要防卫吐蕃,就算是安西与北庭,夫蒙灵察和高仙芝,也在平定达奚等部落的叛乱,他们同为节度使,会不会有自危之感?”

    李隆基顿时挑眉道:

    “朕没曾想到,你这心里还装着我大唐的万里边关啊?让你做金吾将军,是不是屈才了?要不,你去做河西节度使,盖嘉运肯定不敢跟你争吧?”

    “父皇说笑了,儿臣哪有那个能耐,”李琩低头道。

    这时候,天上有雨滴降下,高力士赶忙搀扶着李隆基走入湖边的一座小亭内。

    李琩不敢进去,就这么站在亭外,雨势渐大,任由雨水淋湿全身。

    这是一个认错的态度,做为儿子还不至于连避雨的资格都没有,但基哥明显在生他的气,所以要卑微一些。

    老一辈的经常会嘱咐小辈不要淋雨,是因为淋雨这种事情,体质好的,啥事没有,体质不好,淋雨有时候都会出大事。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是因为有先天脊柱裂,上山下乡淋了一场暴雨,高烧之后病情加重,以至于下肢彻底瘫痪。

    远处已经有内侍送来雨伞,高力士接过之后便出了亭子为李琩遮雨。

    “十八郎进去回话吧,”高力士道。

    李隆基冷笑道:

    “让他待着!心里装着金戈铁马,淋个雨算什么?”

    高力士摇头苦笑,返回亭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