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让皇帝 (第2/3页)
之后,朝高力士道:
“抬棺之人定了吗?”
高力士腰上也缠着白绸,点头道:
“定了,八个人,庆王琮、棣王琰、荣王琬、盛王琦、汝阳王琎、嗣隋王琩、嗣申王璹,嗣岐王珍。”
八个人里,李隆基名下出四个,剩下四个,也就嗣薛王李璲患病,所以没有他,剩下都出人了。
长子李琎抬棺,按理说不合适,因为他应该是前面牵引棺椁的那个。
但是李琎不袭爵啊,宁王还没死的时候,就跟李隆基说过,他的爵位,给老三李琳。
也就是说,李琳今后将会是宁王府的话事人。
至于太子,人家肯定不能去抬棺,他亲爹死了,他都不用抬。
李隆基哽咽几声,随后看向裴耀卿,道:
“裴卿想自荐主持宁王葬礼?”
裴耀卿叩首道:“臣请圣人恩准,臣另有奏请事项,诚望陛下悉心体察。”
“裴卿请讲,”李隆基道。
裴耀卿道:“臣年老多病,不能侍事,京兆府公务繁重,请圣人准臣解印挂冠,另选贤能以为圣人分忧,臣愿暂居右仆射,以腐朽之年,燃蜡炬之光。”
李隆基顿时愣住了,跪在下面的其他人也是目瞪口呆。
四大府尹,京兆尹权力最大,级别最高,属于一级行政单位,你竟然舍得放手?
李隆基赶忙挽留道:
“卿何故?竟要弃朕而去?朕万万不允。”
高力士也是上前安抚道:
“裴公国之柱石,圣人视汝为砥柱能臣,有什么难处,你说出来,圣人会给你做主的。”
京兆尹的这个位置,大唐开国至今,就没有主动辞职的。
事实上,但凡大官,除非你真的病的不行,才会辞任,但凡还能走路,都不会放手。
所以很多大官都是干到死。
历史上的牛仙客就是在左相的位置上干到死,不死不撒手。
常年手握大权的人,是不愿意放权的,因为他一旦退休失去权利,与从前的待遇那是天壤之别,心理落差极大。
所以李隆基从来没有想过,裴耀卿愿意自己退,这是好事啊,省的朕麻烦了。
“到底怎么回事?”李隆基一脸怒意的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叹息道:
“眼下长安有些风言风语,说是裴公与隋王有所交构,这样的无稽之谈,没有人会相信的,高处不胜寒,裴公是被人恶意中伤了。”
“诽谤朕的大臣?”李隆基怒道:
“查!谁在传这种谣言,都给朕抓了。”
接下来,李隆基肯定还是连番挽留,但是人家裴耀卿铁了心要辞职。
当皇帝的,肯定也不会一个劲的跟你一个大臣说好话,就像公司里的老板,并不在意某些员工辞职。
“卿既然去意已决,那么何人接任,卿心目中可有人选?”李隆基颇为遗憾道。
这是惯例,如果有人辞职,那么皇帝肯定要问他,什么人接班合适。
因为皇帝并不是对所有大臣都了解,一个岗位是一个岗位的差事,谁能干得了,最清楚的莫过于上一任。
前宰相张嘉贞在出任宰相之前,李隆基连人家的名字都忘了,只知道姓张,名字是两个字,当时差点封了张齐丘为宰相。
裴耀卿抬起头,揖手道:
“臣举荐河南道水路转运使韦坚,出任京兆尹。”
严挺之嘴角一抽,诧异的看向自己这位老友。
老弟啊,这么大的事情,你提前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
崔翘则是双眉一挑,心知他和李适之的计划,随着裴耀卿这么一搅,彻底被打乱了。
形势急转,难以预防啊
尚书左右仆射,本来是很高的官位,在三省六部制创办初期,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最高的是尚书令,下来就是各分管三部的左右仆射。
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这个位置不再复设,而左右仆射也逐渐没落,几乎成了一种荣誉封号。
眼下连左仆射都没有,可想而知,有没有右仆射对于尚书省来说,根本无关紧要。
而京兆尹是正儿八经的职事官,任谁都没有想到,裴耀卿会主动放弃。
而裴耀卿本人,其实觉得无求所谓,因为他算是看出来的,眼下不看你是什么官,而是看你能不能进了偃月堂。
李适之御史台大夫,进不去右相府,那么国家大事就没他的份。
牛仙客贵为宰相,眼下连参议政事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下的偃月堂中,杨慎矜、萧炅、宋遥、苗晋卿、姚弈、罗希奭,王鉷、张利贞,张博济等等这帮右相党,才是真正决定朝堂正常运转的核心人物。
他和严挺之、卢奂、李林甫用的是才,那些人,用的才是人。
用才,早晚会分道扬镳,只有用人才会天长地久。
既然举荐韦坚,总是需要理由的,而裴耀卿做为当下中枢第一号的水利漕运专家,自然会着重在这方面赞扬韦坚。
眼下缺的是财赋能臣,只要你有这个能力,就能上去。
李隆基并没有表态,而是打算私下里好好的考核一下,毕竟韦坚是太子的人,他需要权衡韦坚担任京兆尹后,给他带来的好处大,还是给太子带来的好处大,如果是后者,韦坚门都没有。
之所以他还会考虑,就是因为韦坚在担任平准令时候干的事,他是认可的。
给朕捞钱的臣子,就是聪明人。
所以啊,不要担心下面怎么说你,只要上面认可你,就一切OK。
皇帝用人,只用才
宁王宅,
“裴公来了,您这么一来,我这担子算是卸下来了,”杨銛脸上的汗水就没有停下来过。
做为一个纯的不能再纯的门外汉,一点适应时间都没有,就让他来负责二王的葬礼,这简直是在开玩笑。
就算有魏珏在旁辅佐,他也是捉襟见肘。
裴耀卿还算客气,笑呵呵道:
“辛劳国舅了,接下来都交给老夫吧。”
国舅这个称呼,最早出自于高力士之口,他是第一个这么叫的,但是很显然,即使是他为杨銛站台,也没有几个人跟着他这么称呼。
今天裴耀卿离开兴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