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愿与诸君共富贵

第一百九十九章 愿与诸君共富贵

    第一百九十九章 愿与诸君共富贵 (第2/3页)

    年纪大的人,思维会变的缓慢,李隆基现在想一件事情如果想不明白,就会很头疼,那朕干脆就不想了。

    但是高力士操心啊,在旁伺候的时候,总是拐弯抹角的提起左相候选的事情,让李隆基不胜其烦。

    可是李隆基呢,又不能明着批评高力士多管闲事,因为他给高力士的任务,本来就是多管闲事。

    你批评一次,人家以后不操心了,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这幅《无逸图》,从前挂在太极宫,朕常驻兴庆宫之后,也一并带来了,至今伴朕已有二十余年,”

    李隆基放下鼓槌,示意杨贵妃帮他揉一揉肩膀,然后指着墙壁上的一幅画卷道:

    “时间太久了,画纸都泛黄了,换一幅吧。”

    高力士听话听音,瞬间就琢磨出味儿来了,圣人这是提醒他,朕现在不想操心了。

    这幅《无逸图》,是当年宋璟担任宰相的时候,抄录全篇的《尚书·无逸》篇并绘成画卷,献给李隆基的。

    该篇出自《尚书》,记载周公劝成王勿沉溺于享乐的故事,也是宋璟借此劝谏李隆基要励精图治。

    那个时候宋璟就看出来,李隆基的本性,就是个贪图享乐之辈。

    那么眼下李隆基要换掉这幅画,其中深意很明显了,朕励精图治几十年,是该沉溺于享乐了。

    高力士明白了,关于左相的接班问题,他可以闭嘴了。

    这就是为什么,地位越高的人,说话总是像在打哑谜,还需揣测才能懂其中真意,因为真话不方便说出来,而说出去的话,是永远收不回的。

    高力士还能说什么呢?只好笑道:

    “敢问圣人,换哪一幅呢?”

    中藏库是收藏着不少名家大作,都是皇帝喜欢的,不喜欢的自然就不会收藏了。

    “展子虔的《游春图》,”李隆基悠然道:

    “山水宜人,每每视之令人心旷神怡。”

    高力士点了点头,开始吩咐内侍将那幅《无逸图》揭下来。

    这幅画作今日蒙尘,也代表着李隆基向从前的自己,彻底说拜拜。

    “太真近来总是兴致不高,有何忧事不能与朕说的?”李隆基轻柔的拍了拍杨玉环的手背,柔声说道。

    杨玉瑶嘴角一撇,小脸委屈的就差哭出来了。

    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能生孩子,尤其是古人,将其看的比命都重。

    郭淑生下孩子,最不爽的就是她。

    从前吧,还可以猜测是李琩不行,但是现在她入宫也有一年多了,肚子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可见真不行的,是她。

    李隆基对此其实是不在意的,在他看来,杨玉环不能生是好事,他是真的不想再起风波了。

    他在一天一天的变老,十八宅一个个的却正值盛年,年轻人的胆子有多大,他是很清楚的。

    想要安稳养老,杨玉环就不能有儿子,所以他明知杨玉环闷闷不乐的原因,但就是不去点透。

    而杨玉环自然更是难以启齿了。

    她能怎么说呢?

    圣人啊,臣妾担心自己不能生孩子?

    这话是万万不能说的,母凭子贵,没子,你能贵到哪去?

    这是人性,即使在后世,你怀疑某对夫妻做的是试管,绝大多数时候,人家是不会承认的

    崔圆这个级别,娶户部侍郎的闺女,表面看起来好像不算门当户对。

    但实际上,这依然是一场完全匹配的婚姻,清河崔与兰陵萧。

    整个河北,二崔门庭最高,卢姓次之,五百年的家族传承,底蕴极厚。

    这就是为什么,崔圆三十七岁,从一个武举想要转专业,攻财赋,还有机会,因为人家有那个条件。

    正常人三十七岁还想改行?饿不死你。

    崔圆与当初承诺的一样,第一份请帖便是送到了隋王府,还是他亲自来送的。

    一般请帖这玩意,都不会自己亲自送,这不是李琩喜当爹嘛,人家还得来恭贺李琩呢。

    “你不是一直都对李白很上心吧,他来了,”崔圆在李琩家里还是比较随意的,与李琩一起在隔壁的前宋宅转悠着。

    两人平日里都是一起钻苍蝇馆子的,已经混的很熟了。

    李琩皱眉道:“你的话就不能一口气说完吗?”

    崔圆哈哈一笑:

    “我不正想着怎么跟你说嘛,因为情形比较复杂,玉真公主将李白的诗稿献给了圣人,贺知章在旁助力,听说圣人在看完那些诗稿之后,赞口不绝,对李白极为推崇,已经下诏,明年的上元节,要李白应制作诗,他要是能过了这一关,还参加什么科举啊。”

    “我听着并不觉得复杂啊?”李琩皱眉道。

    崔圆狡黠一笑,低声道:

    “圣人同时令王维做好准备,上元节王维也要献诗一篇,你知道的,应制诗多为临场所作、即兴发挥,圣人提前通知他们俩,可见有心让二人一较高下。”

    好恶心的手段啊李琩目瞪口呆,换任何人与李白斗诗,都很正常,但王维是谁?

    这两人不对付啊,到时候玉真公主脸上挂得住?

    不过话说回来,当今的朝堂论诗赋之才,王维是被公认的,如果李白能在上元节上,不说力压王维一头,如果能平分秋色,必定名气大涨。

    历史上,李白肯定是稳压王维的,但眼下还没到天宝年间,这位华夏最牛逼的诗人还没有彻底的名噪天下,但他在民间的名气,已经足够大了。

    “你一个监门尉,怎么能知道这么多事情?”李琩愣道。

    崔圆嘿嘿道:“升官了,昨天刚下的任命,这不今天便着急来告诉你嘛,官服还没有做好,所以眼下还是青袍。”

    李琩表情一僵,完犊子了,你特么调哪去了?

    事实上,崔圆的冒头,李琩起了很大作用,要不然这小子现在也不会有机会巴结那么多人。

    我可是留着你给我开门的,你特么把门给我关上了啊?

    “我升官,你不高兴?”崔圆愣道。

    李琩摇了摇头:“只是觉得太意外了,你自从在大理寺挨了顿打,似乎改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