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52章 家乡的水土,家乡的孩儿

第52章 家乡的水土,家乡的孩儿

    第52章 家乡的水土,家乡的孩儿 (第2/3页)

老实实地听着。虽然这些知识不用全都背下来,但是,多知道一点,总有哪一天能用得上。

    等到大佬讲完一堂课,停下来不知道换气还是喝水的时候,他再继续请教:

    “那么,需要找到这些文物,原来取瓷土的矿坑吗?还是差不多的就行了?”

    “当然差不多就行啊!几百几千年前的文物,别说矿坑,山都不知道哪儿去了,你上哪儿找去?

    ——对了,你测量文物里的元素含量,埋藏在地下多年的,要记住经过调整,才能拿来作为对照,寻找对应的胎土。嗯,有几篇论文你记一下……”

    有老师给指路太好了!

    有老师给书单实在是太好了!!!

    沈乐埋头苦干,努力啃书本。把这些论文、书籍融会贯通,这才重新起身,把旧陶块捧到隔壁实验室,重新测量一遍元素含量。

    嗯,经过数值调整,大概能推算出旧陶块里的元素含量,由此推测大致的胎土产地。至于要不要精确到原来的矿坑么……

    这种问题,问学校、博物馆的老师,就真的不行了。沈乐想了想,硬着头皮打给景德镇的瓷妖赵先生:

    “那个……请教一下……”

    “没空!不想说!忙死了!”

    啪嗒,电话挂断。沈乐握着手机,摇头苦笑:

    果然,果然,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他把瓷塔的烧制方案丢给赵先生,顺便把瓷塔大量烧制、用以调理山川地脉,免于劫气淤积的任务,也丢给了赵先生。

    虽然大量生产瓷类法器,有助于赵先生这一脉提升灵性,增强功力,甚至积修功德,多培养一些小瓷妖出来,可是……

    同类产品烧得太多了,真会厌烦到吐啊……

    而且还不是一百件、两百件就能完事儿,照沈乐之前的估计,上千件都是往少里算的……

    虽然这个计划对赵先生有大好处,也挡不了他一段时间内看到沈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沈乐苦笑了一会儿,只好拜托顾玉林,给景德镇那边的特事局驻守人员打电话,打听一下赵先生什么时候能休息。

    再拜托人快递去一盒灵果、一盒灵丹,算是打招呼赔罪。等东西送到,打听得对方脸色稍微缓和,再打电话过去请教:

    “修复古代瓷器的时候,如果要唤醒、调和它的灵性,需要找到它原来取土的矿坑,从原处取土烧配件吗?还是只要附近就可以了?”

    “唔,一般来说,只要是附近的就可以了——虽说一方水土烧一方瓷器,可是,一个范围之内的,总归大差不差。”

    讲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赵先生立刻精神抖擞,滔滔不绝地开讲:

    “毕竟几千年过去了,景德镇附近的瓷土矿,都挖空几座了——就算是同一个矿,中心和周边,靠近山顶和靠近水脉,灵性也有不同,你能感觉到吧?”

    其实不太能感觉到,但是你既然指出来了,未来可以去仔细感应。沈乐默默点头:

    “如果我的要求比较精细呢?”

    “那就尽量找原矿坑了,或者近一点的。”视频对面,赵先生懒洋洋摊手:

    “要不然,你把东西带过来一下,我帮你看看是哪里产的?没准我正好认识呢!”

    “那太感谢了!我先努力找一找,如果实在找不出来,一定请您帮忙!”

    沈乐感激地俯身行礼。赵先生挥挥手,挂断电话,继续烟熏火燎地忙去了。沈乐深深吸一口气,开始查资料,打电话,询问情况。

    就在他想要亲自出发,去可能的矿坑所在地取土测试,打电话给顾玉林的时候,被顾玉林拼死拦下了:

    “我帮你联系!我帮你找人取样!你还是在家待着吧!!!”

    “怎么啦这是?”

    沈乐愕然。想了想,大概是他之前闹的一场有点大,特事局承担了太多压力。想起来真心有点抱歉:

    “这个,我这次绝不乱跑!我就在国内走走!——我发誓绝对不打架,有人攻击我,我也交给你们处理!”

    “不是这事儿。”顾玉林一张脸蜡黄蜡黄的,两个黑眼圈深深嵌在脸上,二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