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53章 陶屋你等等!我还没保存啊!

第53章 陶屋你等等!我还没保存啊!

    第53章 陶屋你等等!我还没保存啊! (第3/3页)

得头破血流,也就是这里地广人稀,一直向外垦荒,才不太引人注意。

    即便如此,佃户当中,也有很大一批,被他们家安置到各种产业当中:

    烧造陶瓷,织锦,造船,贸易……

    除了不太敢贩卖私盐,或者说,只敢稍稍弄一点私盐,供自家人和自家佃户食用,不敢大肆贩卖之外,工商业相当发达。

    家族在各种产业上的收益,已经占到了总收益的七成以上,一年到头,日常有两支船队在外面跑商。

    对了,现在是什么年代来着?

    沈乐搜索了一下记忆,感觉脑子嗡嗡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只好询问五叔。五叔也皱眉想了半天:

    “年号?这个真不太记得了,最近年号乱得一塌糊涂,上面隔三差五就通知新年号……永宁?太安?建始?永安?”

    沈乐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完了,越是到乱的时候,年号更迭越是频繁。

    而且太安这个年号——这不是八王之乱前的年号吗?

    沈乐上次引动陶片的记忆之前,死记硬背过一大堆历史,勉强也记下来一些年号。

    但是,“太安”这个年号他有深刻印象,却是拜一位师姐所赐:

    那位师姐自己写,千挑万选,选了“太安”这个年号,觉得又四平八稳,又非常吉利。顺利上传,顺利被框框掉——

    再一查才知道,原来这个看似吉利的年号,居然和某种危险化学品重名。她耿耿于怀,和沈乐八卦的时候,还气得不得了:

    “早知道就不该选这个!我也是脑子进水了,八王之乱时候的年号,怎么可能吉利啊,意头不好!”

    在现代写,可以感叹一声意头是真的不好,真不吉利,生在那个时代,就真的只有叫苦了。

    八王之乱,一群司马家的人轮番上下,每一轮都伴随着残酷的乱战和杀戮——

    每上下一轮,中枢权威就崩塌一次,地方势力跟着蠢蠢欲动。

    乱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沈乐唯一庆幸的,就是他们现在在江南,不是在乱局核心的洛阳或者长安。虽然如此,好像家族现在也不太平?

    他正思忖间,灵堂侧后方的厢房里,压抑的争吵声隐隐传来,越来越响。

    沈乐侧耳听了几句,零零散散听到些“卖地”、“投靠”、“问罪”之类的词,哪个都不像好消息。

    沈乐深吸一口气,将空碗塞回五叔手里,整理了一下身上粗糙的麻衣,抄起哭丧棒,支撑着自己爬起来:

    “三郎,你要到哪里去?”

    “家事如此,我身为宗子,难道能不管吗?”

    沈乐轻声回答。他的步履虽还有些虚浮,眼神却已恢复了清明与坚定。定一定神,拨开五叔的手,径直朝着争吵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厢房门未关严,沈乐轻轻推开,只见里面灯火通明,七八位族老围坐,个个面色凝重。

    居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是如今族中辈分最高的叔公,正捶着案几低吼:

    “……船队、货物全丢!那可是我们县里七八家一起凑出的本钱!现在货主一齐逼上门来,拿什么赔?倾家荡产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倾家荡产?”另一位胖胖的族老立刻反驳:

    “倾了家,破了产,我们这几百口人喝西北风去?要我说,赶紧去求告郡守!家主是为国捐躯,朝廷总得给个说法,起码把这笔债缓一缓!”

    “郡守?哼,新来的郡守,正愁没借口收拾我们这些地头蛇!指望他?不如指望海盗把货还回来!”

    又一人冷笑:

    “依我看,不如壮士断腕,把船队、盐场都抵给吴兴周氏!周氏树大根深,只要投靠过去,这点债务他们指缝里漏点就平了,我们也能得个庇护……”

    “投靠周氏?那沈家还是沈家吗?百年基业,拱手让人?”立刻有人激动地站起来反对。

    众人吵作一团,绝望与焦躁弥漫在空气中。这时,有人注意到了门口默立良久的沈乐。

    一位族老立刻皱眉呵斥:“三郎!你不去灵前守孝,来这里作甚?此等大事,不是你该听的!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