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57章 区区县尉?谁稀罕,沈家要转向了!(求双倍月票)

第57章 区区县尉?谁稀罕,沈家要转向了!(求双倍月票)

    第57章 区区县尉?谁稀罕,沈家要转向了!(求双倍月票) (第3/3页)

   您照我说的,安排下去,未来,我自有安排!”

    整个沈家像被抽了一鞭子似的动了起来。安抚佃户,教导子弟,产业转型——

    沈乐亲自安排课程,安排家里的读书人和老兵,教导家族子弟、佃户子弟。安排完教材和上课进度,一头扎进作坊,亲手调整方向:

    从粗劣的灰黄色瓷器,调整到柔润的青瓷,再调整到明洁的白瓷。三口瓷窑,减少到一口,产出少了三分之二,利润何止增加三倍!

    养鸭子,养猪,仔细讲怎么打扫猪圈,怎么隔离病猪,避免一死一片,怎么阉割小猪;

    铁匠铺,改进灌钢法,改进淬火用的水、油,优化生产效率;

    最后,他把最多的时间,放在了船场当中。

    “之前对沙船的改造,只是紧急情况,稍微改一改。现在,我教你们,怎么造一条更大、更稳的船!加把劲,到年底之前,我要看到至少三条新船!”

    “开玩笑吗……这么大的船,之前一年只能造两条……”

    “没事!有我在,你们全都按我说的做,最后造不完,不怪你们!”

    无论如何,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在改元消息和丧信一起到来的时候——晋惠帝,那个著名的智力有问题,却知道“此嵇侍中血,勿去”的皇帝,终于驾崩的时候,三条沙船,一起北上!

    “沈家又要做生意去了。”

    “这次不知道能赚多少……唉,这次他们都不对外收货,搭不上他们的船了……”

    “没办法,上次家主要得实在太狠。要我说,大伙儿一起办的货,出了事情也该一起扛,不该都找沈家赔啊!”

    “而且还是趁着人家大丧的时候……这也太……”

    县里几家大户议论纷纷,至于郡里那几家,得到消息都晚了一步。三条沙船,从船场入永济渠,从永济渠入甬江,从甬江扬帆入海,直接北上。

    不走内河,不走陆路,绕过外海那些零零碎碎的岛屿,直奔山东!

    北方已经开始乱了。哪怕只是靠岸补充食水,也能感受到零星的紧张气氛,和硝烟烽火的味道。

    三条沈家沙船劈波斩浪,终于在连云港北边的一处僻静港湾下锚。沈乐亲自带队,却不出面,只是让族人由海路转向陆路,直插内陆:

    不到两百里,就是琅琊郡所在,琅琊王府治理的地盘!

    卖茶叶,卖细布,卖一些低端瓷器。商队首领沈跃,是沈乐的堂兄,为人沉稳干练。

    他做足寻常商贾本分的同时,也各种托关系,把一些珍品锦缎、珍品瓷器,送进琅琊王府属吏,琅琊王妃娘家亲戚的手里:

    “不敢求贵人青眼,只求能在这地界,安安稳稳做点小生意……”

    织锦也还罢了,内中有一套白瓷杯,却着实夺人眼目。釉色莹润,类银似雪,器型简约却气度不凡。

    哪怕完全不懂瓷器的人,看到这等成色的瓷器,也眼前一亮。都不用沈跃多说什么,他就被一层一层,拎到琅琊王妃娘家,得到一个低阶管事的召见:

    “这等品相的瓷器,可还有吗?王爷下个月过寿,咱们要寻两件好点的寿礼……”

    沈跃心领神会,脸上却满是愁苦:

    “这个,这等精品,也不是想造就能造出来的……小人回去,催催家里的作坊,看大匠能不能加把劲……”

    一个月后,沈家船队再次北上。这一次,他们带来了整整一套白瓷壶、杯、碗盏,以及沈家最好的织锦、茶叶,卑辞请托:

    “若能为王爷略尽孝心,那就是小人们祖上,积了八辈子德了!”

    交接时,另一名身穿官袍的书佐悄然出现。验收货物时,他目光在清单上一掠而过,停留片刻,语气平淡,若不经意:

    “府中近来颇爱此瓷之清雅,奈何江东路远,运输维艰啊。”

    被家主说中了!

    沈跃心中剧震,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只躬身道:“能为王府效些微劳,是沈家的荣幸。江南物产,若蒙不弃,沈家舟楫,或可略尽绵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