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60章 这陶屋,要展现能力了吗?

第60章 这陶屋,要展现能力了吗?

    第60章 这陶屋,要展现能力了吗? (第1/3页)

    沈乐慢慢睁开双眼,微微而笑。

    手下,陶屋散发着温润的光芒,几乎是主动贴在他手指上,传递出温暖而喜悦的波动。

    安宁,柔和,踏实……它仿佛在说:

    “干得好!”

    “是吗?你也觉得我干得好吗?”

    沈乐微笑着摸摸手下的屋顶。这次穿越,或者说,这次进入陶屋的记忆,他确实干得很不错:

    力挽狂澜、帮助沈家解决最大的危机、又带着沈家抓住了最大的机遇。帮助司马睿南下,让他提早到达建邺,提早开始从容布局;

    而后,帮助他整合船队,带领从琅琊出发的世家、亲眷、部曲、流民,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耗南下;

    接下来,则是抓住机会,在中原和建邺之间,一次一次往返过渡,一次一次带来逃难的民众……

    永嘉南渡,漫长的四年之间,沈家快速扩张的船队,不知道从海上,从长江对岸,接来了多少仓皇南逃的男女老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沈家也没有少拿好处:

    钱帛,器物,典籍,更重要的,是那些精挑细选,能够被沈家吞下的流民……

    仅仅四年时间,沈家吸纳的流民,到达了自家佃户数量的两倍!

    那些有技艺的,有组织能力的,有武艺的,能够从洛阳走到泗水,走到淮河,走到长江北岸,走到海边的流民……

    被沈家挑挑拣拣,吸纳了足足五六千人!

    什么叫跨越式发展啊.jpg

    当然,至关重要的是,在做到这一切的过程中,沈乐克制住了贪心。

    当时,司马睿想要重用他,王导想要重用他,只要他一开口、一点头,琅琊王府的水军将领位置,非他莫属,要一个长水校尉都能要得到;

    但是,他却压住了全家,抵御住了司马睿的封官许愿,只请求了一个将军府侍从的位置。什么?曹掾?

    拜托,后来司马睿疯狂拉拢江南士族,选用100多个北方名士担任官属,时人称之为“百六掾”——

    难道他要和那些名士们交游往还,一天天的在一起喝酒,作诗,大哭,相互吹捧吗?

    当然,曹掾是不能当的,实权是要有的。司马睿那时候被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出镇建邺,手头不大不小有点权力。

    沈乐披着他给的大旗作虎皮,弄了一个“襄助江北文书传递、粮秣转运、海道探查”的差事,得以扩充实力。

    当然,这种实力的扩充,被沈乐谨慎地压制在一定限度内。在县里看着是个庞然大物,在郡里看着是一号人物,但是,在中枢看来……

    沈家是什么了不起的世家吗?

    拜托,别说和本地望族相比,就算和那些抛弃根基、只带着大半家人跑过来的北地侨族比起来,都不值得人家眼角扫一扫!

    然后……沈乐就压着家族,辛辛苦苦种地,辛辛苦苦造船,辛辛苦苦运人,埋头发展了十年。

    十年之后,长安沦陷,司马睿接受了晋王的名号,成了江南事实上的唯一统治者,而沈乐也趁势搞到了会稽郡的屯田都尉官职。

    从此,沈家由县级世家,一跃成了郡级世家,继续辛辛苦苦种地,辛辛苦苦造船,辛辛苦苦做生意……

    中枢的事情,坚决不掺和!

    开玩笑,东晋那一滩浑水,那是能掺和的吗?三天两头的,这个要北伐了,那个要劝进了,这家和那家斗起来了……

    “王与马,共天下”,王家和司马家能不斗?江南士族和北地士族能不斗?

    光是大规模的叛乱,王导的堂弟王敦来了一场,没过多久,苏峻来了一场!沈家这种小身板,真要夹在里面,能有个好?

    两个巨大的血肉磨盘相互碾磨,沈家这颗小豆子,丢进去,悄没生息地就没了!

    于是,别人在中枢抢权、抢利、抢官位,沈乐压着沈家一步一步后退。打造好船队,往北,只做海贸生意,把货物卸到海边,收了钱就走;

    往南,沿着浙闽沿海南下,再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