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这陶屋,要展现能力了吗? (第3/3页)
佬,你们家里有几代三公?有几代九卿?家里有什么家学传承,治何经典?
在我们这些底蕴深厚的世家面前,把脑袋抬那么高,果然是偏僻蛮荒之地的人!
“所以到底要怎么样,你们才肯接受这些新的伙伴啊……这些陶土,好歹也是你们自己吸引,自己挑选的吧……”
沈乐万分头疼地抚摸着手里的陶片。陶片不语,也不传出波动,根本不搭理他。沈乐只好自己一点点猜:
“要么,是火不行?我给你们换一种火,重新烧一遍?”
淘土、和泥、拉坯、重新垒砌陶屋。沈乐对照着事先做好的三维图像,老老实实,先搞定了器坯。
这一次送到窑炉里面,他也不调控温度,也不开电加热按钮,盘膝坐在炉前,闭目调息片刻,张口喷出了一蓬烈焰:
“呼……”
灵力燃起的烈火扑进窑炉,几乎是立刻,就沁入陶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每一个细微之处。
如果说凡间的火焰还需要慢慢提高温度,慢慢渗透,才能够让瓷土一点一点改变性质,化作光洁温润的瓷器,那么这由灵力推动的烈火,就直接深入内部,推动瓷器的变化。
不用三天,甚至不用两天,几个小时工夫,那刚刚塑造成型的瓷土,就已经变成了坚硬而明亮的瓷器。
在这个过程中,沈乐的精神力全程渗透,务必要保证瓷土性质变化的每一步都很靠谱,不至于突然裂了,又突然碎了……
也就是他在上一次修瓷塔的过程中烧了无数次窑,这会儿才能举重若轻,平平安安烧成。
然而,在感觉到瓷土特性已经完全改变,撤回火焰,准备让炉膛慢慢冷却的一刹那——
“咔嚓。”
“你怎么又崩了?!”
又是哪里不满意了?!
明明,明明在烧的时候,精神力能够顺畅的通过古陶片和新捏的瓷土,古陶片上的气息,也能够顺畅的被火焰推着,流通覆盖到新增添的部分上去的!
沈乐又是生气,又是无奈,只好再次安慰自己“蒜鸟蒜鸟,都习惯鸟”。
再用精神力探查,发现这一次用灵火烧造,陶屋总算给了一点面子,比上次好了些:
没有当场裂成一块一块,没有散架。只不过,新陶片和旧陶片之间,还是延伸出了细细的裂纹,让它们之间的气息流动不畅,不能凝为一体……
“所以你到底还差什么呀?总不能真的要用原来那座矿山的瓷土吧?”
沈乐一个头两个大。顾玉林帮他弄到的瓷土,已经算是成分含量最接近的了,地域基本上也对——
再要找原矿山,就算找到了,一块一块不同的矿区,它的成分也不一样,不怎么好用……
“算了,要不然,还是找找这座陶屋,当年出生的瓷窑吧。”沈乐纠结来纠结去,还是叹了口气,决定按照上次修复瓷塔的经验来。
他先连上论文网和各个电子图书馆的网站,下载了一大堆书籍论文,大致圈定一下这类陶屋烧制的地域范围,就开始双手抱着陶屋碎片,努力冥想:
“你们也想快点恢复完整吧?想的话,就好歹给我指个路呗!我带你们走完最后一站,重走当年你们在火焰当中成型的道路,你们给我好好恢复,可以吗?”
但愿这玩意儿不是在海峡对面烧的……唉,按道理应该不是,一般来说,瓷器陶器烧造的地点,都距离主要瓷土的产地不远才对……
沈乐一边触发陶块们共鸣,一边暗暗祈祷着。
终于,铜片上亮起了一个光点,沈乐把位置死死记下来,抱着陶屋,乘车长途跋涉,奔向那个光点大致的所在地:
“应该绕几个圈子就能找到了吧?不至于要我半夜三更,抱着它在泥土里潜行,来确定最后100米的位置吧?”
很遗憾,事与愿违。沈乐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不能精确定位。
无奈,熬到夕阳西下,抱着装陶屋的盒子走出车门,双脚落地:
“咦?这些光点是什么?这陶屋,终于要展现它的能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