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登天一战 (第2/3页)
跪地,嗓音如杜鹃悲鸣:
“臣等,恳请护送陛下出城!”
“臣等请命……”
“臣请命……”
一道又一道百战高手跪地,情真意切。
然而徐贞观的目光却带着哀伤,她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晚了。”
“陛下……”海供奉惊愕地抬起头,似想要确认心中的猜测。
徐贞观接下来的话语,却如重锤砸在他们心头:
“朕能察觉到天机的变化,从数日前就预感到玄印突破在即,因此才做出奋力一搏,可惜如今人已然至玉门关,却终归晚了一步。”
这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天地间气息的变化,好似有一尊熔炉,自西方升起,比身后的太阳都更炽烈。
就如一片大海被烧沸煮开时,整片大海的生命都会有所察觉。
徐贞观的声音飘散在风里:
“天人之上,人间已无敌。既如此,哪怕再杀出去,又能退到哪里?”
她忽然伸出纤纤玉手,攥住了身旁的旗杆,女帝将龙旗攥在手中,高高举起:
“常言天子守国门,朕受命于危机,登基数载,战战兢兢,今日既已无退路,又焉能将玉门疆土,拱手让人?”
垂垂老矣的海公公哽咽声嘶声裂肺,伸出双手:
“陛下,老奴为徐家守门一百余载,今日恳请为陛下扛旗。”
徐贞观洒然一笑,轻轻颔首,将龙旗旗帜递去,左手握剑柄,再次望向城外汹涌沉默,如潮水汪洋般的敌人,剑鸣低吟浅唱,她轻声呢喃:
“那我主仆,便再冲杀一回?”
薛神策等将士动容,一股悲凉热血涌起:
“臣等誓死追随!”
徐贞观微笑着,寒风从关口吹来,吹起了她的黄袍。
这一刻,她终于还是留恋地再次扭头,望向了牧北森林方向,红唇紧抿,心想:
赵都安,朕要先走一步了。
可惜等不到你回来。
而就在她心中萌生死志,将要拔剑向西之时,腰间的太阿剑却突兀地,仿佛感应到了什么,疯狂地,激动地,雀跃地颤抖起来!
徐贞观茫然地循着剑意的指引,回身望去,她的瞳孔中,倒映出一挂自万里之外,瞬息既至,横贯天地的白虹。
忽有清风拂面。
一道身影无声无息,出现在了她身旁。
赵都安温暖干燥的大手,也按在了女帝紧紧握住剑柄的冰凉的玉手之上。
他微笑着说:“陛下,意欲何往?”
女帝怔怔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那一年来魂牵梦绕无数夜晚的,熟悉的脸庞。
她眼眶中有两行清泪夺眶而出,沿着脸颊流淌下来。
无穷的,复杂的,饱含着思念、惊喜、幽怨、可怜……无数种情绪混成了不可分割的情愫。
她再也维持不住帝王的模样,近乎狼狈地扑在他怀里,无声哭泣:
“我……以为你……已经死了。”
赵都安温和地笑着:
“臣答应了陛下,要在外面相会,岂敢抗旨?”
一旁,扛着龙旗的海公公震惊地几乎失去了言语的能力,只是颤抖。
城墙下,薛神策,唐进忠,宋进喜等将领与供奉同样震惊无比地凝望着城墙上,将女帝拥入怀中的那道整个虞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身影。
“大人……”
“赵大人……回来了……”
毫无来由地,哪怕身处绝境,一股蓬勃的,强大的生命力自四十八人心中升起,如燎原烈火,再也无法熄灭。
就仿佛,所有人都坚信,只要这个人出现,一切奇迹都会发生。
“我……朕……”
徐贞观后知后觉,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慌忙地如同小女人般挣脱他,用手抹着泪水,想要维持帝王仪态,又觉为难,最终心一横,也只当周围的臣子不在,她仰起头,张开唇瓣,想要问。
想要问一切,过去一年的一切,但竟又不知如何问起。
赵都安笑了笑,忽然伸出一根手指,抵住了她的嘴唇,然后同样的一根手指,轻轻点在了女帝的眉心,有些许光芒绽放。
一道道画面,一道道信息,如洪流一般,自指尖灌入女帝的识海。
徐贞观怔住,片刻后,她已知晓了牧北森林中发生的一切。
那份她的傀儡身亲历的记忆,那份本已消散于天地间的记忆,此刻由赵都安奉还。
两份记忆自然至极地融合在一起,徐贞观闭上眼睛,再睁开,已明白了一切。
她抬起手,抚摸着赵都安的侧脸,残留泪痕的脸上露出笑容:
“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赵都安笑了笑,然后,他转回身,望向关外的方向,视线越过那无数僧兵与士兵,望向远山的天空,朗声道:
“地藏,既已到来,何不现身?”
他的声音回荡在辽阔的大地上,如同天地在轰鸣。
城外无数人惊愕地抬起头,而后,所有人都看见天空中荡漾开无穷的涟漪。
万丈高空上,一座模糊的国度铺满了天穹。
身穿五彩华衣,头戴宝珠冠冕,中年人外貌,赤足行走的地藏法王站在云层上,威严的目光俯瞰下方城头上的男女,如洪钟大吕的声音中带着惊怒:
“摩耶!你怎么也没死?!”
赵都安微笑着,摇了摇头,道:
“第一,我不叫摩耶,我叫赵都安,虞国京城的人都叫我赵阎王,你也可以这样称呼我。”
“第二,你这个叛徒都没死,我又怎么舍得死去?”
“第三,六百年前,老徐清理过你一次,可惜不彻底。但这一次,我亲自来清理门户了。”
地藏法王愤怒至极,可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的声音中,夹杂着深深的恐惧:
“赵都安!我想起来了,我就该早早杀了你,杀了你……”
然后他脸上的愤怒又消失,转为宝相庄严:
“赵施主,贫僧已佛法大成,你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