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 第659章 光刻机里的DPP方案

第659章 光刻机里的DPP方案

    第659章 光刻机里的DPP方案 (第1/3页)

    “目前我们的库存勉强能够对付一年,如果一年后还没有完全寻找到国产替代的话,就要面临停产,又或者冒着良率下降的风险,硬着头皮去做。”

    沪上,华芯国际。

    梁老忧心忡忡道:“芯片设计不是什么大问题,玄武EDA完成度很高,但无论如何设计出来的芯片也只是个PPT,最终还是要落地的。”

    目前,国内芯片供应链在部份领域已实现突破,但几个关键环节仍依赖国外进口,尤其在高端芯片制造、核心设备和材料、特定芯片设计工具等方面存在显著短板。

    陈平江的天元资本早期投资那些国产芯片产业链是有效果的,但仍然不足以颠覆多年的差距。

    孟老也道:“目前国内的芯片自给率差不多40%,高端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现在三星和台积电已经成功量产出7纳米,我们追赶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下,幸好14纳米制造工艺突破有望,但更高的7纳米就玄乎了,光刻机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他话音一转,“不过采用多重曝光技术的话,应该可以通过DUV实现7纳米。”

    好消息是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提前两年布局,所以DRAM和NAND闪存芯片不再需要通过三星和海力士进口。

    坏消息是射频芯片和FPGA芯片仍然无法解决。

    “射频芯片的国产替代方案是唯捷创芯的产品,但良率是个大问题。”

    FPGA芯片说白了就是逻辑芯片,翻译过来叫做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和工业控制领域,但国内厂商如紫光同创、安路科技等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市场份额几乎被赛灵思和英特尔垄断。

    虽然早就预料到突破的过程会非常难,但只有真正深入进去才知道有多难。

    这就像是码农写代码,但凡哪里写的不对,就会导致最后程序跑不通。

    半导体材料领域同样困难重重。

    12英寸硅片主要依赖日本信越化学、SUMCO等企业,国产化率不足20%。

    国产替代方案是沪硅产业和中环股份。

    前者在去年实现12英寸硅片小规模量产,但仍处于技术验证和产能爬坡阶段;后者在8英寸硅片领域已实现稳定供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