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露西的真实身份!第二架B-2,把鹰酱的武器统统打包! (第2/3页)
准备做什么?”
“和鹰酱进行演练现在还远远不是时机啊?”陆泽摸了摸下巴,不断思考着大夏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就目前而言,他给予的武器装备想要应付鹰酱的海军,恐怕还十分的困难,哪怕加上这架B-2轰炸机也无济于事。
别说去面对整个鹰酱海军如此恐怖的阵容了!
甚至单单是其中驻扎于亚洲地区的第七舰队,它的属下就有一艘核动力航母、3艘巡洋舰、20艘导弹驱逐舰与护卫舰,同时还有包括数艘‘两栖攻击舰’‘登陆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打击群。
以大夏目前的海军实力,对付上第七舰队也只能说微微‘占据上风’而已。
至于整个太平洋地区,更是由鹰酱最强的第三舰队坐镇中心,这个第三舰队可比第七舰队都要强大许多。
不算什么‘驱逐舰’‘巡洋舰’等等,单单是核动力航空母舰数量,整个第三舰队拥有整整五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组成的五个航母打击群。
大夏虽说无惧第七舰队,但是面对整个太平洋舰队在明面实力上,双方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看来,我还是得给大夏多搞一点好东西啊。”
“剩余的武器装备也可以一并交过去。”陆泽暗自嘀咕着。
他手头上也有几艘大型舰艇,都是之前使用‘倍增复制’获得的双倍奖励,在过段时间也可以进行交付。
之前没有一并交过去,是陆泽觉得一时间交付太多舰艇过于着急,单单下手试航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更别提还需要大量的精锐船员了。
可是如今,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管它究竟有没有足够的船员士兵,先让大夏明面的实力增强再说。
但是这也远远不够,鹰酱手底下可是七大舰队,十一艘核动力航母组成的超级豪华舰队。
就那么两三艘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根本无法改变大局。
他必须要搞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搞到更多的好东西才行。
隔天,夏科院,院长办公室内。
两位老人正匍匐于桌面上,拿着钢笔签署着一份份由下面传达上来的文件。
有着暖气的室内,倒是非但不觉得寒冷,反而热到只需要穿着一件外套即可。
就在整个屋内一片寂静时这,郑立行抬起来头瞥了一眼自己的老友:“老张,我们这‘瓦良格’号航母几时能够下水啊?”
闻言,张予理手中的动作停顿,想了想说道:“快了,应该没几个月就可以完成全部工序。”
当手中拥有‘002号’航空母舰以后,对于原本的‘瓦良格’号改装进度自然也显著提升了。
“那老岳那边?”郑立行有些欲言又止。
他真正想知道的,其实是那艘属于大夏自主建造研发的‘国产航母’!
它将采用电磁弹射,毕竟如今已经拥有了‘小鹰级’这种蒸汽弹射航母,自然要向着更高一步发展。
他如今最迫切的,就是想要见到大夏的航母也能够下饺子,这样子才能正面抗衡鹰酱海军舰队。
张予理放下手中的笔,脸上绽放出一丝笑容:“老岳那家伙说了,新型航空母舰项目的推进十分迅速,只会比预订日期更快.”
“那就好。”郑立行满意的点了点头。
能够快速建造出电磁弹射的大型航空母舰,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至于什么核动力航母的话,这可不是简单的东西,不可能一蹴而成。
正当这时候。
桌面上的电话响了起来,在张予理接起后,传来了秘书的声音:“张院长,波斯驻夏大使,艾哈迈德·哈桑邀请你和郑院士。”
“在晚上八点,于国宾馆共进晚餐。”
听到这话。
两位老头子对视一眼,皆是能够看出对方眼中的调侃。
这个时候求见,不用多问就知道,对方的真正所求是什么?
郑立行小声说了一句:“老张,我们要晾一晾他??”
然而,得到了张予理否认的眼神,他直接说了一句:“小李,你告诉哈桑大使我在下面视察呢。”
“替我传达一句话给他下周”
片刻后。
波斯大使馆。
艾哈迈德·哈桑听着电话里传来的答复,眉宇间闪过一丝忧愁:“还是要等国际武器博览会开幕啊”
这个答复,他已经得到了许多次了,这也是第N次被拒绝了。
不是他不愿意去展览会上购买武器,实在是这太不保险了。
谁知道正式的外贸版本性能有没有削弱?载弹量会不会降低?能不能比得上之前提供的版本?
哪怕提供给他们的就是外贸版,谁又知道价格会不会涨?
毕竟,五百万美金一架的‘蝎式无人运货机’实在太便宜了,鹰酱的MQ-9无人侦察机等,那可是动辄几千万美金的造价。
这种‘远程无人轰炸机’,哪怕卖一两千万美金也大把人购买。
“还是买少了我当时应该多买一点的。”艾哈迈德·哈桑嘀咕着。
当时他就应该直接下定个几千架的,现在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时间冉冉而过。
很快进入了十二月份,哪怕利弗莫尔都逐渐寒冷了起来,不过可惜湾区这里并不会下雪。
在陆泽忙活着继续复制着大夏提供的高科技名单,同时偶尔还复制一些高科技装备。
不过他倒是没有急着提交给大夏那边,而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绝佳的机会。
“陆,哈森·迈克尔那家伙又邀请你去别的实验室了?”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
不用多问,整个实验室敢直呼哈森·迈克尔这个导师的姓名的,除了露西,也就只有人事部的光头主管,凯里·西斯了。
至于其余的实验室高层,他们基本不会参与这些基层决策。
“嗯,不过我不想去,我想要待在LLNL实验室。”陆泽点了点头,态度十分温和。
作为导师的哈森·迈克尔已经年近五十,在LLNL实验室一直不受重视,作为斯拉夫人很难单打独斗的攀上高位。
所以,无可奈何之下他选择了前往‘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与自己的斯拉夫好友们报团取暖,争取在最后的时间发光发色作出成绩。
这也是大多人会做的事情,例如阿三就以报团取暖出名。
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的,只要公司里有一个阿三,过不久就会出现一群阿三,直到整个公司全是阿三。
不仅仅阿三,墨西哥人、斯拉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