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桨声灯影,秦淮风流 (第1/3页)
李衍眉头紧锁,心情凝重。
林胖子三人入狱、田千户离奇暴毙,如同两块巨石压在他心头,更别说还有那扬州鼎的事。
“放心。”
王道玄见状安慰道:“万事总有解决的办法,况且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必然会派人来。”
李衍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地扫过空旷冷清、香火寥寥的大殿,心中一动,直接问道:“张前辈恕我直言,金陵乃江南重镇,城隍庙乃沟通阴阳、协理地方俗务之枢纽,如今倭寇窥伺、妖人作乱,城内暗流涌动,为何此地……如此冷清?”
“贵庙人手,似乎有些不足?”
张静清脸上微微一滞,随即化作一丝苦涩。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悠悠地提起小炉上温着的茶壶,给李衍等人续了些早已微凉的茶水。
“李少侠慧眼如炬……”
这老道苦笑道:“此事说来,也是我龙虎山天师府时运不济,腹背受敌,以至于偌大一个江南首府城隍庙,竟落得个无人可用的窘境。”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随后才开口道:“此事也不瞒诸位,其一,江浙、江苏乃道法渊薮之地,并非我龙虎山一家独大。茅山派根基深厚,符箓斋醮冠绝天下,闾山在民间影响甚广,尤其擅长驱邪治煞,虎门令派以雷法、召将著称、玉皇派等法脉亦是人才辈出,香火鼎盛。”
“各家法脉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各有山头。朝廷敕封龙虎山管理这金陵城隍庙,然则……”
张静清苦笑一声:“地方豪强,岂是那么容易服膺的?”
“名义上归我们管,实则各有心思,阳奉阴违者居多。真正听调遣、能干活的核心弟子,本就分散各处,人手本就不宽裕。其二…”
他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明显的无奈和一丝怨气,“便是前段时日,我天师府当代天师,在京城做了一件‘大事’”
众人一听,顿时了然。
当时燧轮真君入社稷庙,天庭同时降下旨意,各家教主入京,张天师冲在最前面,还在乾坤书院与霍胤战斗,他们可都是见证者。
虽说后来达成一致,但退了一步的皇室,心中岂能没气?
“诸位想来也清楚,此举…后果极重。”
张静清长叹道:“圣心不悦,朝堂震动。原本与我天师府交好、或至少保持表面和睦的各方势力,纷纷避嫌,唯恐沾染我们这‘不识时务’的晦气。”
“金陵官府的态度也变得暧昧不明,许多原本看在朝廷敕封和天师府面上给予城隍庙的支持,如今都打了折扣,甚至直接断了。一些依附于城隍体系的小法脉和民间术士,也人心浮动,开始另寻靠山。”
“这最后一点…”
他眼中闪过一丝忌惮,“便是赣州那边也不安稳。梅山法教创出几手犀利的‘火枪秘术’,一时风头无两,总坛那边压力巨大,不得不从各处抽调精干人手回援。金陵这边……唉,能调走的精锐,几乎都被调回去了。”
张静清摊了摊手,指着殿外几个正在打扫落叶、看起来精气神都远逊于修道之人的青年道士,又指了指身后两个垂手侍立、气息平平的中年道士:“如今偌大一个金陵城隍庙,除了我这把老骨头,就剩下这些凡俗弟子和几个道行尚浅、不堪大用的徒弟。”
“莫说协防城池、追查妖邪,便是最基本的登记造册、处理日常诉状、维持庙务,都已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这几日涌入城内的流民、因恐慌而求告的百姓,还有各方势力暗中活动的登记,已让我们焦头烂额。”
他看向李衍,眼神复杂,既有希冀,也有试探:“李少侠,十二元辰之名,如雷贯耳。诸位在扬州、蜀中、鄂州的事迹,贫道亦有耳闻,皆是匡扶正道、斩妖除邪的壮举。”
“如今金陵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实非常力所能应对。贫道……代表金陵城隍庙,恳请十二元辰能伸出援手,助我等一臂之力!维护此城阴阳秩序,保一方百姓安宁!”
“所需一应符箓、法器、俗神敕令权限,贫道皆可尽力提供方便!”
李衍沉默了一下,平静道:“张前辈言重了。”
“我等初来乍到,情况不明,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