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泼刀行 > 第783章桨声灯影,秦淮风流

第783章桨声灯影,秦淮风流

    第783章桨声灯影,秦淮风流 (第3/3页)

,怎么会……唉,一定是误会!”

    “不过李少侠放心,朝廷自有公断!我们商会这边,能做的就是赶紧查查和林家的账目往来是否清晰,免得被牵连,实在是……爱莫能助,爱莫能助啊!”

    他连连拱手,话里话外滴水不漏。

    李衍眼睛微眯,却也没多追问。

    晋商以精明务实、明哲保身著称,他们之间虽有合作,但这种涉及多方势力的漩涡,他们也绝不敢轻易卷入。

    王掌柜见他们不再追问,松了口气,热络地安排了几间宽敞干净的上房,又吩咐厨房准备精致的席面,服务可谓周到备至。

    但这份周到之下,是清晰的界限感。

    “贼怂的。”

    沙里飞站在窗边,看着外面巡逻兵丁的火把光影,嘟囔道:“城隍庙和晋州商会都不敢招惹,看来背后使坏的人势力不小。”

    咚咚咚!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

    一名商会伙计恭敬地捧着一个锦盒走了进来:“李少侠,方才有人在门外留下此物,指明要交给您。”

    沙里飞上前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深紫色、带着金燕暗纹的拜帖。

    帖子以遒劲的笔锋写着:

    “金燕振翅栖钟阜,故友新茶待君尝。

    戌时三刻,秦淮河畔‘栖燕楼’,扫榻恭候。

    ——金燕门金陵分舵舵主慕容燕敬上”

    帖子下方,还压着一枚小巧的金色燕子令牌,正是金燕门最高规格的邀请信物。

    众人齐齐看向李衍。

    待伙计走后,沙里飞乐道:“金燕门鼻子果然灵,咱们才刚到金陵,不过两个时辰,就送来了拜帖。”

    王道玄面色凝重道:“这金陵城中敌友难辨,且幕后之人势大,金燕门也不可轻信,要当心。”

    李衍点了点头,看向窗外,冷声道:

    “无妨,我去赴约,你们在外接应。”

    “无论如何,先把林胖子他们捞出来再说,反正咱们就这名声,若真惹急了,那就谁也别想好过!”

    …………

    戌时三刻,秦淮河浸在黏腻的夜色里。

    这大名鼎鼎的秦淮河,分内外两河。

    外秦淮河便是护城河,绕金陵城城墙外侧流淌,承担防御、泄洪功能,不直接穿城。

    而内秦淮河,则自东向西贯穿金陵城南部城区。

    沿河两岸是“河房”,乃金陵独有的建筑。

    这些房屋多为两层,下层临水开“水门”,可直接搭跳板接画舫。上层设弧形栏杆,名叫“美人靠”,供人凭栏观河。

    河房悬挂着“羊角灯”,是一种以羊角熬制的透明薄片为罩的灯笼,比纸灯更耐潮、更透亮,或悬于雕花窗棂下,或挂在临水的朱红栏杆上。

    一盏盏顺着河岸铺开,像一串被拉长的星子。

    李衍负手立在乌篷船头,听着船夫木桨划水声,望着两岸灯火如星,吴侬软语的歌声不时飘入耳中,忍不住微微摇头。

    怪不得,那么多文人墨客沉溺于秦淮风流。

    只是如今战争阴云笼罩,秦淮依旧歌舞不休,着实让人无语,一个搞不好,眼前繁华便尽数化为瓦砾。

    “先生,前面便是栖燕楼。”

    老船夫指向前方左侧,打断了李衍思绪。

    抬头望去,但见秦淮河倒映的灯火中,一座两层绣楼临水而立,规模面积不小,朱门金匾高悬,两侧龟兹石灯幢的火舌吞吐明灭,将进出宾客的身影拉长扭曲。

    门内丝竹嬉笑混着脂粉暖香涌出,檐下灯笼夜风中摇晃。

    相较于周围的青楼,明显更上档次。

    李衍也不在意,金燕门本就以混迹达官显贵的圈子闻名,若是地方差了,那些豪绅都懒得踏入。

    但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李衍却皱起了眉头。

    勾牒忽然开始发热!

    他眼神微冷,闭目后又迅速睁开,脸上露出错愕。

    这里确实藏着阴犯,但身份却有些出乎意料。

    正是在扬州城神秘消失的那位仙人周隐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