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青山 > 407、灯火客栈

407、灯火客栈

    407、灯火客栈 (第1/3页)

    海捕文书很少出京。

    县令、知府只能发“照帖”传达几县,一州按察使只能发“广捕文书”传达几州,唯有宁帝、刑部、司礼监方有发海捕文书、举国索拿的权柄。

    通常也只有谋逆大罪,亦或京三品以上官员、地方督抚、钦差大臣遇害,再或灭门、屠村大案才会有海捕文书发出。

    一旦发出,皆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此时,京城九门各有两骑快马飞驰而出,将海捕文书送去四面八方。

    安定门处,两骑快马出了城门往北,往昌平县去。

    一骑是解烦卫的,一骑是密谍司的,两人彼此间不敢说话,各自背着四百里加急的黑漆筒赶路。

    两人一同抵达昌平县衙,衙役纷纷出来相迎,解烦卫从漆筒里抽出一张海捕文书递出去,厉声道:“奉解烦卫指挥使林朝青之命,发海捕文书捉拿嫌犯陈迹……”

    说罢,他将海捕文书交了就走,拨马出了昌平县城继续往北。

    密谍看了一眼解烦卫的背影,也从漆筒里取出一张海捕文书,却没给衙役,而是凝声道:“唤你们家县丞滚出来!”

    衙役面面相觑:“只是接个海捕文书而已,不用我家县丞……”

    密谍冷笑:“你家县丞不要脑袋了?”

    一名衙役赶忙往县衙跑去,十几息后,县丞匆忙跑来:“上官有何交代?”

    密谍在马上弯下腰来,示意县丞凑近:“本官乃京城密谍司海东青,你去年从梁员外手里收了三千两……”

    县丞面色大变:“上官有事吩咐即可!”

    密谍将海捕文书拍在县丞胸口,贴耳交代道:“白龙大人交代了,案犯最有可能来你昌平县。记住,找最好的画工过来临摹廖忠,若捉住这廖忠,一切好说,若捉不住,你明年便可以去岭南煎盐了!”

    县丞赶忙答应下来:“下官明白。”

    密谍不再废话,拨马往北去了。

    县丞与衙役们站在衙门前,捧着两张海捕文书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发生了什么。

    有人小声嘀咕道:“解烦卫和密谍司不是一个衙门的吗,怎么一边发了一张海捕文书?”

    县丞怒道:“别多事,赶紧唤画工来临摹影图,将海捕文书贴去各坊……”

    县吏试探道:“两人都找最好的画工临摹?”

    县丞看着两张海捕文书的落款,沉默许久:“廖忠的临摹清楚些即可。”

    ……

    ……

    傍晚时。

    陈迹头戴斗笠,混在昌平县府衙门前的人群里,静静看着衙役张贴海捕文书。

    当第一张海捕文书粘贴妥当,略微泛黄的纸张上画着陈迹的影图,与陈迹有六分相似,便是当面比对也似是而非。

    可以说他是,也能说他不是。

    府衙前,百姓面面相觑,皆不识字。

    衙门里的文吏指着海捕文书,朗声道:“案犯陈迹意欲行刺储君,顺天府籍,年十八,身长五尺九寸,体瘦如鹤,左眼角处有芝麻大黑痣一颗。诏天下有能告谋逆者,赏钱五万。”

    “隐匿不报者,以同谋论斩。”

    陈迹压了压斗笠的帽檐,皱起眉头。

    自己怎么突然成了刺杀太子的嫌犯?

    定是太子从中作祟,将许多事嫁祸给自己。

    他是追杀廖先生来此,却没想到,还没寻到廖先生踪迹,竟先等来了自己的海捕文书。

    陈迹闭目沉思片刻,已将太子能说的说辞过了一遍。香山最后只剩他、太子、廖先生三人,如今他与廖先生不在,自是以太子说得为准。

    紧要之处在于,眼下似乎没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