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389章 北川秀!我是马上会在文学创作上击败你的沙俄作家!

第389章 北川秀!我是马上会在文学创作上击败你的沙俄作家!

    第389章 北川秀!我是马上会在文学创作上击败你的沙俄作家! (第2/3页)

沙俄,那些老一辈的文学家们就该“高潮”了。

    当然,也肯定会有不少人质疑和反对他写这个题材。

    最大的阻力大概率还可能是来自沙俄本土。

    但这些东西必将会在《童年》问世后烟消云散,所以北川秀也没过多关注。

    他只让斋藤玲奈随时和他保持联系,最好隔几个小时就把其他国家的反馈用彩信发送过来。

    最麻烦的还是高尔基三部曲的修改和书写。

    这段时间,趁着比较空闲,北川秀在脑海里重新回顾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

    原著的质量毋庸置疑。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某伟人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就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听完这些经历后,伟人有感而发,认为它们做为剧情写出来,一定会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于是有一次在席间,他便郑重地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得到伟人的肯定和鼓舞,高尔基便下定了写作的决心,还对他保证道:“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全部写出来的”

    高尔基说的将来没多久,1913年,他就出版了三部曲里的第一部《童年》,实现了自己对伟人的这个承诺。

    正如伟人所言,高尔基自传三部曲深刻表现了沙俄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非常有教育和警世意义。

    但三部曲里很多的细节也确实经不起推敲。

    譬如原历史中争议最大的那位流浪汉。

    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流浪汉,却能说出流利如诗词般的话,完全不像是那个年代的流浪汉会有的学识认知。

    还有中对祖父的描写,也有不少评论家质疑高尔基是不是写的过于夸张了。

    这些和真实性相悖的内容叠加多了,再加上高尔基本身很有争议的“贫民出身”,难免会让三部曲染上一丝不完美。

    原著成书于1913年,这些问题有些是在千禧年后才被挑刺的文学评论家们提出,那会儿高尔基的坟头草都换了好几拨了,肯定没法跳出来辩驳和修改。

    但北川秀不同。

    他的文抄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精进。

    虽然不可能把神作改得更加神,但一些肉眼可见的问题,以及后世极大的争议点,还是可以通过修改和完善来规避的。

    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又在这个世界沙俄的真实底层情况上。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要想把高尔基三部曲写好写完,北川秀都必须来一趟沙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就尽力把自己能想到的,能做到的事情办好吧。

    至于结果如何,自有后人评说,不必理会。”

    北川秀躺在松软的沙发上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重新明亮,思绪从飘飞的意识海里回归到了现实。

    做简单的事情没什么意义,困难的事做起来才有价值。

    怀古伤今也没用,只有认真投入到写作中,把一个个细节问题给揪出来解决掉,事情才能如自己所料的那般进展。

    这是北川秀一路而来的心得,也是他继“少说多做,沉着冷静”之后的又一人生信条。

    他相信这次沙俄之旅,一定能把高尔基三部曲残留的问题统统解决掉!

    掌控沙俄文坛的沙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拉普”)是沙俄二十世纪20-30年代初期规模最大的文学组织。

    该团体成立于1925年,前身为“十月”文学小组和“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后改组为“沙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1930年扩展为覆盖全国的文学联盟。

    二战时期,其通过刊物《十月》、《文学报》等阵地,主张无产阶级文艺夺权,反对资产阶级文艺倾向,虽说后期因内部矛盾而在1932年解体,但毛熊解体后,它再度复活,一路成长为当下沙俄文坛的掌控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