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隐秘战线 (第1/3页)
宋辽必有大战,这是肯定的。
但普通人眼里的“大战”,是战场上你一刀我一枪互相戳来戳去,谁输谁灭国……
如果这样想,未免太天真了。
征服一个国家,是要其从根子上烂掉,古往今来的两国交战,事实上在两军对垒之前,两国私底下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没有硝烟的厮杀。
这种厮杀是两国谋略的比拼,是无数颗互相隐藏在对手身边的暗子悄悄发生作用,是双方互掏情报的激烈交锋……
到了两军对垒时,其实这场战争的胜负基本已能看到结果了。
君不见国共之战的最后阶段,常凯申败亡之前,他的身边已渗透得跟筛子似的。
从幕僚到高级军官甚至是身边的机要文员,都是我地下党,军令刚发出来,我党比他们下面的军官更早知道。
被渗透成这样,不败就没天理了。
而现在是辽强宋弱的形势,大宋君臣一直保持着苟安的思维,非常的被动保守,这种思维下丢江山是早晚的事。
后世对大宋再多针砭批判,但有一个后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大宋有钱,非常有钱,富得流油的那种有钱。
“富而不强”是后人对大宋的总结,可谓一针见血。
赵孝骞亲眼见识到了大宋是怎样的有钱。
大宋对于商业是持开放态度的,商业发达了,百姓赚的钱也就多了,国家自然有钱了。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确实有种种的不合理之处,对大宋来说,有利也有弊,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国库收入从原来的六千多万贯,增加到了一亿多贯。
赵孝骞没兴趣评价变法的好与坏,他只是有一点不满。
国库这些年或许不够富裕,但,该花的钱却没花对地方。
辽国对大宋虎视眈眈,难道不应该做点什么吗?
大把大把地花钱呀,去收买辽臣,拉拢辽国权贵,在辽国上京偷偷摸摸建情报站,大批大批的间谍特务撒出去,制造谣言,离间权贵,收买宦官,埋伏眼线……
太多可以花钱的地方,而且很多事情只要花钱就能解决的。
如果花钱没解决,那是钱没花到位。
赵煦对赵孝骞的提议很感兴趣,眼中露出期待的光芒,他对赵孝骞已越来越信任,他相信赵孝骞嘴里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