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朝会之争 (第1/3页)
西夏立国后,其实与大宋有过多次战争,从李元昊开始,西夏便对大宋表面称臣,实则敌视。
每年边境摩擦不下数十次,升级成战争的也不少。
但是这一次,西夏打得最用心,三十万大军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究其原因,无非是政客的老套路,为了转移国内日渐尖锐的矛盾。
西夏近年来的朝政被后党把持,“后党”的意思,不仅仅只有梁太后,也包括梁太后的家族。
其中尤以梁太后的兄长梁乙逋权柄最盛。
一对亲兄妹共同执掌一国大权,怎么可能不产生矛盾。
于是这对亲兄妹渐渐有了嫌隙,嫌隙后来慢慢发展为敌对,就在去年,梁太后先发制人,指使臣下将她的亲哥哥剁成了饺子馅儿。
从此大权独归她一人,爽了!
大权独揽之后呢?哎,还没到喝庆功酒的时候。
梁乙逋也是有党羽的,国中还有不少反对她把持朝政的权贵宿老,这些人不能随便杀,除非她不想混了。
怎么办?
政客的老套路来了。
对外发动战争,把尖锐的内部矛盾转移出去,让战争把所有人捆绑在一起,然后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这就是梁太后发动战争不惜调集三十万大军的缘故。
这个套路在人类历史上长盛不衰,千年以后的鹰酱还经常用,战争一旦发动,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再怎么反对我,你也得捏着鼻子忍了,打完仗再说。
梁太后大约便是这个心思。
前线传到汴京的消息滞后,西夏兴兵三十万的消息,着实吓坏了大宋的朝臣们。
以前你打我顶多用拳头,现在你拎起四十米的大刀砍我,我犯天条了,值得你这么用力?
狮子搏兔之姿,不管有没有用,至少挺唬人的。
三国时的曹丞相打东吴,一句“八十万大军”就把东吴吓得人人愿降,气势够了,往往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现在的大宋就是如此,自从三十万这个数字传到汴京,朝野间便有了议和的声音。
不丢人,以前也是这么干的,不然大宋每年送出去的岁币是怎么来的?
在大宋以前,那些大儒们如何解说圣贤之论且不说,但自太宗以后,大宋便将“以和为贵”这四个字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