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世子稳重点 > 第九百六十一章 民变阴谋

第九百六十一章 民变阴谋

    第九百六十一章 民变阴谋 (第2/3页)

官员是要承担责任的,这些后果李淮等人也想到了。

    不过这个阴谋本来就是算计刘泽宁的,在这个阴谋里,应天府辖下的民变是因刘泽宁而起。

    而且刘泽宁根本没与应天府官员照过面,一切都是他私下的行动,所以应天府官员就算承担责任,也不过是连带的小责任,代价不大,可以接受。

    …………

    汴京,延福宫。

    种建中已率大军出发,朝堂的工作重心已朝这场战争而倾斜。

    朝臣们每天都在讨论着战争的胜果,以及敌我三方交战的过程。

    没错,“胜果”。

    大军刚刚出发,朝臣们已经笃定此战必胜,只是对胜果的猜测意见并不统一。

    有人猜测种建中所部会控制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以及西夏仅有的几座大城池,但西夏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可能还是会落入辽军之手。

    也有人猜测,官家的性子不可能如此谦让,付出了将士的生命,朝廷的粮草军械,如此兴师动众,若不能占领整个西夏,这笔买卖就算亏本了,以官家的脾性,是万万不会接受的。

    所以最后的结果,恐怕是大宋王师占领西夏全境,而辽国,出钱出力又出兵,最后却什么都捞不到,反而宋军灭亡西夏后,可能立马就会跟辽军翻脸,把他们打回辽国境内,大宋独吞胜利果实。

    讨论战争的胜果时,朝堂的气氛高昂且激奋。

    往年大宋对外用兵时,朝堂上往往意见不一,有主战派,有主和派,有人上谏官家必须扬我国威,也有人上谏官家见好就收,不可恋战贪功。

    最后在一片吵吵嚷嚷声中,宋军确实是草草收场,占点小便宜就撤,遇到一点小失败也撤。

    从太宗的高粱河之战,到后来的西北军反击西夏入寇,百年来大宋王师用兵都是如此。

    不过这一次朝堂上的气氛却不一样了。

    满朝文武如今讨论的不是胜负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已经没有悬念。

    他们讨论的是,大宋王师在这场战争中能占领多少地盘,能得到多少好处,打到什么程度再停止。

    不得不说,当赵孝骞这个人横空出世,崭露锋芒后,这个世界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给这个历史上的软弱王朝注入了一股自信的力量,以及一种必胜的信念。

    他用明明白白的胜利让臣民知道,原来大宋并没有那么软弱,原来穷凶极恶的敌人也不过是俩肩膀扛一脑袋,一刀下去照样身首异处,没什么可怕的。

    灭国之战,非同一般,这是一件鼓舞激励人心的大事,也是大宋走向强国的历史标志性事件。

    所以自种建中率军出征后,朝堂上君臣因为新政的原因而紧张对立的关系,这几日也缓解了不少,接连几日的朝会,很少有朝臣说起新政的事,大家的关注点已转移到灭夏之战上了。

    朝会上各种讨论争执,各种战略利弊分析,更有甚者,有远见的朝臣开始谈论占领西夏后的驻军问题,人口和领土消化问题,以及具体的治理问题。

    枢密院的官员则接连上疏,建议官家开始布局针对黄头回纥,以及高昌回鹘两国的灭国战争。

    这两个国位于西夏的西面和西南面,将来西夏纳入大宋版图后,便与这两国为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