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162 吹风

162 吹风

    162 吹风 (第2/3页)

要做影视,还要建立一个更大的乐视生态,贾总就是一个始终追求创新发展的人!”

    俞兴喝了口茶,忍不住说道:“任总,咱们这边就是随意聊聊,不用那么慷慨激昂,你这一趟代表乐视过来的意思是……难道想投资碳硅集团吗?”

    “贾总确实有这样的考虑。”任嘉盛不否认这种掏钱给钱的可能性,笑道,“不过,我们对造车不懂,我这一趟过来也是有一个朦胧的想法想和俞总请教。”

    “我听说碳硅集团的电车做了很多供应链的工作,如果乐视把生态也扩展到汽车领域,我们共同撑大供应链上面的规模量,这样是不是能更好的帮助碳硅集团降低成本?”

    俞兴放下茶杯,极其吃惊:“乐视也想造车吗?”

    “我们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但看到俞总在前面开拓,我们既想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出一份力,也想给乐视的用户们带来更宽广的生态边界。”任嘉盛很认真,“所以,我这次过来就是想听听俞总对造车这个事的判断,如果俞总愿意给我们传授经验,那就万分感谢了!”

    俞兴没有立即说话,状似斟酌的不断用手轻捶桌面。

    他在接到乐视来人的消息之后就考虑过这件事,乐视造车就是要继续说新故事,要在已经裹不住的老故事上面继续融资,然后再拆东墙补西墙。

    俞兴对老东家的事自然知道不少,也在事后看过很多信息。

    乐视从上市前到上市后就在不断的造假,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资金循环等手段虚增收入和利润,比如,与广告公司虚构合同,把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虚增收入,用好看的财报刺激股价上涨。

    他如果没记错数字,这种造假时间也有十年之长。

    所谓的乐视七大生态,就是用一个个的新故事来获取资金,延缓暴雷,当然了,暴雷也分软着陆和硬着陆,最终的结局是多方面的因素。

    俞兴清楚这个事,现在瞧见乐视把目光放在自己身边,生怕对面把真东西给学去了。

    如果乐视走增程路线,没准真能摸着碳硅集团的发展而获取超量资金,继而又维持整个体系的运转。

    “造车这个事啊,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俞兴缓缓开口,叙述经验,“国内产业链已经存在一定的技术积累,碳硅集团这两年就是在针对性的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如果乐视要做,也肯定是这个路子。”

    “问题是电车路线的选择,增程车这个市场到底能不能做起来,说实在的,这仍然是个未知数,反而是特……”

    任嘉盛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来表达对俞总的推崇和信心:“俞总,我看过你对增程路线的分析,这个市场一定是能做起来的!”

    俞兴连忙摆手:“不是,哪有一定能做起来的市场,增程属于过渡,这是个未知数。”

    “宝马不也做了增程路线的车,我看它今年宣布了增程车型,还真像俞总去年车展上所说的一样。”任嘉盛是打听了信息才过来的,“我认为俞总你的话特别有道理,就算是过渡,按照华夏市场的表现,如果是过渡个十年、十五年,这些时间里的用户需求也是需求!一旦存在需求,那就是确定的市场!”

    俞兴皱眉否认:“任总啊,那是当着媒体的面,我总不能服软认输吧,哎,增程路线当然是个选择,但这确实是个未知数。”

    章阳煦瞧着这一幕,只觉心里古怪极了。

    不对啊,怎么感觉乐视才是正在做增程车的公司?

    不对不对,老板这是怎么了?

    章阳煦觉得有些茫然。

    俞兴见任嘉盛还想辩解,伸手示意对方听自己说完:“增程路线确实是一个选择,它也确实存在需求,问题在于,纯电车的选择会不会更好呢?增程市场可能是10,纯电车的市场可能是100,前者这10就难以让两家公司存活,后者这100里就是几家公司可以一起吃。”

    任嘉盛心里的一丝异样得到了解释,原来俞总是怕乐视进军增程车而形成竞争吗?

    不过,这种过渡技术确实属于细分市场。

    “况且,不管我们怎么分析,任总,任何逻辑上看起来对,但又没经过市场验证的,都是假的。”俞兴严肃的说道,“全华夏,全世界,截止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成功的增程车车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